文档介绍:1
家族性
高胆固醇血症
整理课件
2
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FH)是一种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疾病。
纯合子 (FH) 患者细胞膜低密度脂蛋白受体(LDL-R) 完全缺乏, 杂合子 (FH) 患者数目减少一半, 致使体内低密度脂蛋白不能正常代谢 。
什么是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
摘自:中华医学遗传学杂志 2003 年 4 月第 20卷第 2 期
整理课件
3
FH 分型
纯合子家 族 性 高 胆 固 醇 血 症
发病率
临床特点
杂合子家族性高 胆 固 醇 血 症
主 要 为 LDL-R 一个等位基因突变
全球:1/500南非:1/100日本北陆:1/208法国和加拿大:1/270
特征性黄色瘤: 30~60岁出现;明显心血管事件: 60岁( 男), 70岁( 女)
纯合子家 族 性 高 胆 固 醇 血 症
主 要 为 LDL-R 两个等位基因共同突变
全球: 1/ 1000000南非:1/30000黎巴嫩: 1/100000日本北陆:1/171167法国加拿大:1/275000
特征性黄色瘤: 儿童期出现;严重心血管事件: 十几岁。
摘自:中国医院药学杂志2014年3月第34卷第5期
整理课件
4
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FH)是 一 种 常 染 色 体 显 性 遗 传 病, 由甾醇和脂蛋白代谢路径的至少四个基因突变引起,主要系低密度脂蛋白受体( LDL-R)基因突变,引起细胞膜表面LDL-R缺失或结构功能异常,一方面导致肝脏对血循环中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摄取障碍, 血浆中 LDL-C清除减少;另一方 面 肝 细 胞 中LDL-C减少,则增加胆固醇合成限速酶—羟甲戊二酰单酰辅酶A还 原 酶 的 活 性, 肝 细 胞合成胆固醇增加。
发病机制
摘自:中国医院药学杂志2014年3月第34卷第5期
整理课件
5
Ⅰ类突变: 其特点是突变基因不产生可测定的LDL受体,细胞膜上无LDL受体存在。是最常见的突变类型,约占所发现突变的半数以上。
Ⅱ类突变: 其特点是突变基因合成的 LDL受体在细胞内成熟和运输障碍 ,细胞膜上 LDL受体明显减少 ,亦是较常见的突变类型。
Ⅲ类突变: 其特点是突变基因合成的 LDL受体可到细胞表面 ,但不能与配体结合。
Ⅳ类突变: 此类突变主要是成熟的 LDL受体到达细胞表面后不能在被覆陷聚集成族 ,细胞虽能结合 LDL,但不出现内移 ,亦称内移缺陷型突变。
V 类突变: 这种 LDL受体突变是发生在表皮生长因子前体同源域 ,其特点是 LDL受体的合成与 LDL的结合以及其后的内移均正常 ,但受体不能再循环到细胞膜上。
摘自:心血管病学进展 1999年第 20卷第 6期
整理课件
6
本病最特征的临床表现为血LDL-C水平增高、黄色瘤、角膜弓和早发性冠心病。纯合子的临床表现比杂合子严重得多。FH患者的临床表现取决于其基因型,非遗传因素也对其有影响。FH基因型与表现型的关系比较复杂,即使带有相同突变,甚至属于同一家族的个体其临床表现差异也较大。另外,非遗传因素如高龄、男性、吸烟、饮食等也可显著影响LDL水平,增加冠心病的发生。
临床表现
整理课件
7
主要疾病
整理课件
8
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检查
对检查和随访FH患者的心血管改变最为敏感。B型超声检查常可发现主动脉根部硬化。主动脉根部硬化逐渐加重,同时可出现主动脉瓣钙化和(或)左冠状动脉主干狭窄。
15%患者有冠状动脉瘤样扩张(指冠状动脉的局限或弥漫性扩张,~2倍),而年龄、性别配对的对照组(非FH冠心病患者)%有冠状动脉瘤样扩张。并同时发现冠状动脉瘤样扩张与血浆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呈负相关,因而认为FH者易发生冠状动脉瘤样性疾病。
整理课件
9
对FH患者,要做到早期诊断、及早治疗。FH患者首先应该采取健康的生活方式:健康饮食、控制血压、控制体重、锻炼、戒烟等。
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的治疗
整理课件
10
远离疾病
拥抱健康
谢谢观看!
整理课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