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3
文档名称:

小学五年级的数学上册《小数乘除法》教学反思.docx

格式:docx   大小:19KB   页数:3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X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小学五年级的数学上册《小数乘除法》教学反思.docx

上传人:ohghkyj834 2021/4/26 文件大小:19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小学五年级的数学上册《小数乘除法》教学反思.docx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小学五年级的数学上册《小数乘除法》教学反思
  在教学小数乘除中,教材将内容分成了两部分,就是将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和除数是小数的小数除法在教学顺序上有了一个先后之分。这里就又凸显了四年级已经学过的知识点,商不变的规律。所以照理说学生应该可以很容易的利用旧知联系新知学习计算,而在实际的教学中,大部分学生已经对商不变的规律有所遗忘,在教学新授时遇到了旧知不熟,却还要利用旧知教学的尴尬境地。所以在教学前不得不对旧知进行分析。
  总体来说,学生在学时学生做完作业后大多没有检查的习惯,就连考试中的检查也缺乏有效的方法,常常不能检查出错误。这都说明学生自我反思的能力水平较低,不犯错是不可能的。在教学实践中,我发现学生的错例是一个巨大的资源,荒废了实在可惜。于是,我在自己的教学实践中,探寻开发错例的策略。
  1.改错前,找病根
  每次发现学生的错题,我通常会要么自己替学生找出错误,要么让学生自己找错误,虽然很多计算错误都是因为学生马虎,但是我觉得又都不能只有马虎来搪塞。刚开始,这对学生来说是比较“痛苦”。学生训练多了,对自己的错误也能逐渐发现,在一定程度上能预防同样错误在解题过程中的再度出现。
  2.析错因,巧归类
  学生做错题,往往都是因为这三种原因造成的:
  (1)不仔细读题形成的错题。如:题目要求取近似数时,有学生解答后就了事;在求土地面积时,有学生往往是看到数字就急于列式计算,把单位换算抛之脑后;有些题目中的数字,学生抄题都会出现误差。
  (2)由于不规范做题引起的错题。如教学小数乘法和除法时,发现部分学生往往借助于原有对整数乘除法的计算经验,不愿按部就班,喜欢口算。
  (3)由于知识点掌握不清造成的错题。新旧知识在迁移过程中往往会产生负迁移,负迁移会干扰学生对新知识的掌握,同时学生很难进行自我调整。如计算1.2×10的时候,有的学生计算结果是1.20。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结果呢?因为学生在学习整数乘整十数时是这样计算的:12×10=120,时间一长学生就得出这样一条结论:整数乘以整十数在整数末尾加零。因为有了这样的经验,学生在计算小数乘法的时候也用了末尾加零的方法。
  3.授秘诀,免再错。
  在此基础上,我“对症下药”,考虑这些错误能否在解题过程中尽可能避免。
  (1)针对出现第一类错题的情况,我的解决方法是:学生的课堂作业一旦出现典型性错误,就立即集体纠错讲评;课堂外,对几个“错误大王”及时表扬他们的点滴进步。同时,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