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徐悲鸿的爱国情怀:家国情怀的作文素材
徐悲鸿的爱国情怀
宋天宇
徐悲鸿1895-1953年,汉族,原名徐寿康,江苏宜兴人。中国当代画家、美术教育家。曾留学法国学西画,归国后长久从事美术教育,前后任教于艺专。1949年后任中央美术学院院长。擅长人物、走兽、花鸟,主张现实主义,强调国画改革融入西画技法,作画主张光线、造型,讲求对象的解剖结构、骨骼的正确把握,并强调作品的思想内涵,对当初中国画坛影响甚大,和张书旗、柳子谷三人被称为画坛的“金陵三杰”。所作国画彩墨浑成,尤以奔马享名于世。1953年9月26日,徐悲鸿因脑溢血病逝,享年58岁。根据徐悲鸿的愿望,夫人廖静文女士将她的作品1200余件,她一生节衣缩食收藏的唐、宋、元、明、清及近代著名书画家的作品1200余件,图书、画册、碑帖等1万余件,全部捐献给国家。对于徐悲鸿的爱国情怀我从以下三个方面来说:
一、徐悲鸿的异国思乡情:
徐悲鸿于19到法国朱利安画院学习,在学习期间她尤其注意对素描的训练,这为她以后的油画中的表示奠定了扎实的基础。她曾以她的妻子为模特创作了大批含有思乡情感的作品。她尤其重视西方油画和中国画意境之美的结合。其代表作品对优化的中国特色进行了一次完美而充实的表示。此作品在构图、色彩、笔法甚至思想、情趣和笔墨情趣上,全部蕴含着浓郁的东方绘画精神。画面中女子忧郁的眼神所流露出的思乡之苦慑入心弦,那无声的泪水好像已溢出画面,而画面中的箫声则给人以无限的遐想和美的享受,这也是当初中国人坚韧不拔的民族精神和文化品质的完美表现。徐悲鸿如饥似渴地吸收着艺术的真谛,心中割舍不掉的是那份浓浓的爱国情怀。
徐悲鸿在留课时,曾碰到一个洋人的挑衅。那个洋人说:“中国人愚昧无知,生就当亡国奴的材料,即使送到天堂深造,也成不了才!”徐悲鸿义愤填膺地回复:“那好,我代表我的祖国,你代表你的国家,等学习结业时,看到底谁是人才,谁是蠢材!”一年以后,徐悲鸿的油画就受到法国艺术家的好评,今后数次竞赛,她全部得了第一,她的个人画展,轰动了整个巴黎美术界。这么令人惊叹的成就,是那个洋人远远不能及的。
二、徐悲鸿游子归来的爱国情怀:
1927年,徐悲鸿回到祖国的怀抱,开始秉承欧中绘画的经典手法进行了一系列的创作,其中较为经典的是她于1939年创作的。该作品是徐悲鸿现场观看王莹的演出的一部戏而被戏中的爱国精神感动而创作的。这部戏讲的是在“九一八”事变以后,从中国东北沦陷区逃出来的一对父女以卖唱为生的小说。在演出时,女儿准备提桑,却因饥饿而晕倒在地,老父亲却拿起鞭子抽她,这时有位愤怒的青年高声一喊,“放下你的鞭子”,并夺下辫子。老父亲和女儿诉说了日本侵华的行径和沦落她乡的艰苦生活,激起了观众强烈的抗日救国的情绪。由此,徐悲鸿创作了大幅油画。徐悲鸿在创作中对民族风格进行了深入探索,有意将中国美术和艺术精神融入其中。比如,她即使对人物的脸部和手部进行的较为写实的刻画,但在衣服的表现上却用了中国画中的写意的方法。另外,主人中的脚部也也有显著的写意成份,再加上衣服的色彩本身就是中国水墨画的特征。画面的表现现有西方油画的写实精神,又有中国艺术美学中写意的笔墨韵味。背景中的街道和农民形象使人倍感亲切,表现出中国老百姓的质朴和丰富的情感体验。徐悲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