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6
文档名称:

基于微流控芯片激光诱导荧光检测系统研究分析应用.doc

格式:doc   页数:6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基于微流控芯片激光诱导荧光检测系统研究分析应用.doc

上传人:2028423509 2016/6/3 文件大小:0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基于微流控芯片激光诱导荧光检测系统研究分析应用.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页眉. 页脚. 基于微流控芯片激光诱导荧光检测系统的研究与应用【摘要】:微全分析系统的研究是上世纪 90 年代所提出的全新概念。微流控芯片的加工以微电路加工技术为基础, 以单晶硅片为材质。作为一种分析平台, 微流控芯片实验室主要以芯片毛细管电泳的形式开始研究。随着微加工技术的不同发展, 微流控芯片实验室的研究已经广泛的涉及到了食品卫生、药物分离、环境分析、生化分析等几乎所有的分析领域。微全分析系统已经将化学分析领域所涉及到的各个单元集成在了非常小的芯片上, 具有高通量, 高精度, 高速度的特点。激光诱导荧光检测器是目前最灵敏, 应用最为广泛的检测方法之一。因此也是与微流控芯片相匹配研究最多的检测器。根据光学体统不同,激光诱导荧光检测器可以分为共聚焦型检测系统, 非共聚焦型检测系统和正交型检测系统。本论文基于微流控芯片电泳正交型激光诱导荧光检测的研制与改进工作入手, 完善了微流控芯片激光诱导荧光检测系统的研究。将垂直检测, 改为侧壁检测, 减小了整个分析系统体积;在光电倍增光前端放置了微型小孔, 降低了激光器的噪声, 提高了信噪比与检测灵敏度;开发了一种新型芯片定位技术, 可以避免由于材料或加工芯片的厚度造成的芯片高度定位误差, 不需要人工的反复调整也不需要高成本、高技术的自动调节系统, 保证每一块芯片相对于光源高度的轻松、简单、正确定位。将分析对象通过嵌入剂或衍生化反应产生荧光, 考察了不同筛分介质对 DNA 片段的筛分性能, 检测了一段 p53 基因的碱基突变, 建立了分析牛奶中氨基酸含量的检测方法等。从而实现了微流控芯片激光诱导荧光检测系统的应用。本论文的主要工..页眉. 页脚. 作有: 第一章简要地综述了微流控芯片实验室的发展历史、基本原理、分离模式、联用检测技术、应用领域、研究进展以及本论文研究的目的和意义。第二章完善了一种集成化的、可用于微流控芯片电泳检测的激光诱导荧光检测系统的研究。制备了盖片、基片长度不同的玻璃微流控芯片, 并将芯片的侧壁抛光, 使仪器由垂直检测改为侧壁检测, 减少了仪器整体的体积;在光电倍增光前端放置了微型小孔, 降低了激光器的噪声, 提高了信噪比与检测灵敏度;并开发了一种利用芯片健合面上, 盖片大于基片的部分作为微流控芯片的定位面和支撑面的方法, 结合弹簧压片, 实现了芯片的精确定位。以四触点高电压系统控制芯片上的进样和电泳分离操作。激光诱导荧光检测系统采用正交光路模式, 对荧光染料 Cy5 的检出限达到 10-11mol/L(S/N=3) 。第三章利用自由基反应, 制备了一种可以用于微流控芯片上快速筛分 DNA 片段的共聚物。将聚吡咯烷***(PVP) 和羟乙基纤维素(HEC) 形成的共聚物作为筛分介质成功的分离了 DNA 片段。通过改变 PVP 在聚合物中的比列, 在进样场强为 600V/cm, 共聚物摩尔比列为 PVP:HEC 为 3: 1 时, 可以实现 FX174-Hae Ⅲ digestDNAmarke 的进样分离分析,将 72-1353bpDNA 片段总分离分析时间缩短为 3min 。样品各片段的分离效率达到 × 105m-1- × 105m-1 。本研究为 DNA 片段的分离提供了简便、快速、灵敏的方法。第四章考察了金纳米粒子与聚合物的复合体系对 DNAmarker 的筛分性能。首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