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2
文档名称:

英特尔迅驰品牌推广案例修订稿.docx

格式:docx   大小:124KB   页数:12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X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英特尔迅驰品牌推广案例修订稿.docx

上传人:艳子 2021/4/27 文件大小:124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英特尔迅驰品牌推广案例修订稿.docx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Document number【SA80SAB-SAA9SYT-SAATC-SA6UT-SA18】
英特尔迅驰品牌推广案例
英特尔迅驰品牌推广案例
迅驰一战成名    一、英特尔,做老大已经很久了
  英特尔,在计算机芯片的江湖上做老大已经很久了。
英特尔公司的Pentium 系列微处理器已是家喻户晓的品牌,为进一步建立起大企业及企业经营者的品牌认同,还是从去年发动历年来最大规模的、预计长达三年的广告宣传攻势,希望以既有的品牌知名度为基础,进一步在大企业中建立品牌意识。 
中国最庞大的资料库下载
  根据纽约顾问公司Interbrand的市场调查结果,英特尔已经拥有全世界知名度甚高的品牌,2001年全球排名第六,品牌价值高达347亿美元。英特尔已在服务器计算机市场建立起强大的基础,研究机构IDC说,去年搭载英特尔处理器的服务器占全部服务器出货量的89%。 
  随着PC市场增长放慢,笔记本市场仍保持快速增长,为了确保自己龙头地位不容丝毫动摇,英特尔下大力气重新设计了针对笔记本未来发展特点的“迅驰”,并塑造新品牌、设计新Logo,以示与台式机CPU“奔腾”的区别。至此英特尔CPU布局形成服务器主打
“安腾”、台式机主打“奔腾”和“赛扬”、笔记本移动计算市场主打“迅驰”和P4-M的态势。
  二、迅驰,全球同步亮相
  “迅驰”的前身Banias于2002年9月9日在美国圣何塞召开的英特尔秋季信息技术峰会上甫一亮相,即引起广泛关注。英特尔称这是第一款彻头彻尾专门为笔记本电脑而设计的平台,而非像以前如“奔腾Ⅲ”和“奔腾4”等笔记本电脑专用CPU,只是小而化之的台式机CPU。
  2003年1月9日,英特尔在北京、上海、深圳等13个城市同时召开新闻发布会,推出“第一个全新移动计算技术品牌———英特尔迅驰移动计算技术”(Centrino)。“迅驰”包括之前开发代号为Banias的CPU、/b(Wi-Fi)无线网络功能。“迅驰”品牌是英特尔首次将一系列技术整合至单一商标。
  英特尔(中国)公司负责人介绍,“迅驰”综合兼顾了未来笔记本电脑的“高性能、长电池寿命、无缝的无线连接以及时尚创新的外形”四大要求,并称“迅驰”的推出将极大改变人们使用计算机的地点和方式。“无论何时何地,办公室、家里、机场还是咖啡馆,人们都可以通过笔记本电脑或PDA与互联网宽带连接”。他们推广的目标是“让‘迅驰’家喻户晓,每当人们说起
‘迅驰’,脑子里就会跟高性能、低功耗、随时随地上网和时尚的外型联系起来”。 
  “迅驰移动计算技术”新品牌拥有一个包含有着名的Intel Inside标志在内的新标志。这一标志有着醒目色彩和全新图案,寓示着飞翔、移动和勇往直前。 
  2003年3月12日,业界观望已久的英特尔移动科技新品牌 “迅驰”,在全球同步亮相。
  迅驰标志着一个计算与通信双重融合的新时代的开始。
  三、盛宴开始,结局难有悬念
  自从2003年3月12日开始,在一段时间内,IT界最热门的话题就是英特尔“迅驰“。即使是在信息爆炸的时代,“迅驰”的亮相也成为一颗耀眼的明星,鲜花与掌声掩盖了反对派的意见:迅驰的价钱太高,推出的时机太突然,Wi-Fi技术并不成熟,笔记本电脑厂商的行为受到了英特尔捆绑式销售的制约可能导致同质化,等等。 
  众多的IT厂商都预感到了即将由“迅驰”引发的市场冲击力,纷纷想抓住这个契机,使自己产品的市场占有率更上一个台阶。很多知名的厂商很快推出采用“迅驰”移动技术的笔记本电脑,包括联想、华硕、海信在内的众多厂商都将同步推出他们基于
“迅驰”移动技术的笔记本电脑新品,其中尤以海信动作较大,一下子推出了两个系列的“迅驰”笔记本。
  就在“迅驰”发布的第二天,即3月13日,。号称是目前全球笔记本电脑市场上“最轻薄时尚”的笔记本电脑,,而厚度仅仅为23毫米,不足两指宽。
  到了2003年的第四季度,在网上查找笔记本电脑的资料,已满眼是“IBM迅驰笔记本”、“联想迅驰笔记本”、“华硕迅驰笔记本”……
  盛宴已经开始,结局难有悬念。迅驰初涉江湖,可谓少年英雄、一战成名。
  迅驰启示录    启示一:以市场变化设计战略
  今天,越来越理性的顾客,面对千变万化的IT市场已不再盲从跟风,用户对于笔记本产品的采购不再一味追求CPU主频的速度和高配置,而是更关注自身个性化的应用需求,更加关注在产品、解决方案以及服务等各个方面的“专业化”需求的满足。近年来,个人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