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9
文档名称:

父与子教学反思.docx

格式:docx   大小:24KB   页数:9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X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父与子教学反思.docx

上传人:ssnobrx145 2021/4/27 文件大小:24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父与子教学反思.docx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父与子教学反思
  教师教学过后一般都会对教学内容及方法进行反思,那么,以下是小编给大家整理收集的父与子教学反思,供大家阅读参考。
  篇一:父与子教学反思
  《父与子》描写是是巨大的灾难面前,父与子凭着坚定的信念创造了一个人间的奇迹。通过本文的教学,我对新课程的理解进一步加深。
  在教学中,我尽力落实新课程的全新理念。抓重点句,抓住“不论发生什么,我总会和你在一起!”“他挖了8小时!12小时!24小时!36小时!没人再来阻挡他。他满脸灰尘,双眼布满血丝,衣服破烂不堪,到处都是血迹。”学生通过反复朗读,以读带讲,每次的朗读都提出要求,提升读的质量。
  在教学中,也存在不足。一是在训练学生语言的表达时,设计的形式变化还不够多。学生在对文本补白时的语言,不仅要关注他的对不对,还要关注他的语言的质量。教师的语言对学生起到了示范作用,你能不能像老师这样说说你自己的感受?从而提升学生的语言质量。
  二是高年级的学生在学****文本时在表达方式上还可以做点文章,那么多的小时作者在表达的方式为什么这样写?又能反映什么呢?对于学生的写作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结合文本的内容来进行整合。
  三是在重点段设计训练点的时候,集中力量做一点,时间会更充裕效果会更好。
  篇二:父与子教学反思
  《地震中的父与子》课文讲述的是美国 洛杉矶大地震中,一位父亲冒着危险,抱着坚定信念,不顾劝阻,历尽艰辛,经过38小时的挖掘,终于在废墟中救出儿子和同伴的故事,歌颂了伟大的父爱,赞扬了深厚的父子之情。描写具体,情感真挚,是这篇课文的主要特点。为了上好这堂课,我做到了以下几点:
  一、课前精心设计,认真备课
  课前备课时,我深入钻研教材,从教材的实际出发,紧扣教学目标和重点,对课堂中所提出的问题精挑细选,对所教的内容做到心中有数,根据教学重点设计提问。先找出课文中评价父与子的句子“这对了不起的父与子,无比幸福地紧紧拥抱在一起”,设计提问,“了不起”是什么意思?抓住“了不起的父与子”品读全文,及其它重点句,如“他挖了8小时,12小时,24小时,36小时,没人再来阻挡他。”“他满脸灰尘,双眼布满血丝,衣服破烂不堪,到处都是血迹。”“不论发生什么,我总会跟你在一起!”等等描写父子语言,行动,外貌的句子,指导读,体会,感受父爱的伟大力量——父亲对儿子深沉的爱和儿子从父亲身上汲取的巨大精神力量
  二、课中创设情境,突破重点
  ,让学生很快进入到故事中去。抓住“一个中心线索,两个突破点”来整体规划全文。这个中心线索就是父与子始终信守的诺言:“不论发生什么,我总会跟
你在一起。”抓住汶川地震中出现的感人事迹。两个突破点就是“父亲爱的了不起”和“儿子‘让’的了不起”。这是文章的精华所在!以这两个点带面,把朗读、感受、想象、情感的升华结合起来。
  课堂上讲课时,我力求提出的问题围绕课文重点,按照课前的预设进行教学,从“父”与“子”两个方面来理解。说父亲了不起,找出描写父亲了不起的段落,重点是课文的3、5、12自然段,先让学生朗读,谈谈体会,然后让学生把自己的感受放回课文中,再读,读出相应的语气。并引导学生想象当时情境。体会38小时有多长,平时这么长的时间,人们都干些什么,而父亲的38小时只是在干着一件事,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