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6
文档名称:

转隶职务犯罪案件情况分析.docx

格式:docx   大小:18KB   页数:6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X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转隶职务犯罪案件情况分析.docx

上传人:读书之乐 2021/4/28 文件大小:18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转隶职务犯罪案件情况分析.docx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转隶职务犯罪案件情况分析

  有关职务犯罪案件相关情况分析
  现对我院办理的职务犯罪案件情况进行梳理,情况以下: 
  一、职务犯罪案件特点概析
  1、从案件数量来看,总体数量少。这和近两年来的司法体制改革相关。
  2、从涉案罪名来看,所涉犯罪性质相对集中。***罪占主导地位。2021年受理的3件职务犯罪案件中,***罪案件3件,占100%;
  相比2021年***罪所占比重57%,发案性质相对集中。
  3、从涉案领域来看,发案领域和发案部门相对集中。3起***罪案件中2人为村干部。
  4、从犯罪主体来看,以男性为主,文化程度呈两极态势。3名被告人,其中男性被告3人,***罪案件被告人文化程度普遍偏低,1人为大专学历,2人为高中学历。
  5、关键步骤集中,发案含有一定的规律性。犯罪主体处于主要工作岗位,手中握有一定权力。土地征用、占用及赔偿费用的管理等步骤是农村基层组织人员职务犯罪的高发部位,伴随经济的发展,农村的土地被大量征用、占用,在土地转让、转包、买卖过程中,土地赔偿费用的拨付和管理,大多由农村基层组织责任人负责,因为缺乏必须的监督机制,部分干部利用手中的权力***受贿、挪用***的机会也不停增多。
  6、犯罪周期长、次数多。从犯罪事实来看,多数犯罪自发生到被发觉立案,周期均在5年以上,最长的达7年。在如此长的时间内,部分犯罪主体仍处于主要岗位。多数被告人作案次数也是数次。
  7、被告人法律意识均比较淡薄。从多数被告人的自我辩护能够看出,她们多数法律意识淡薄,对本身行为是否组成犯罪没有清醒的认识,全部认为自己的行为仅触犯了党纪,当被查处时才追悔莫及。
  三、职务犯罪多发原因分析
  职务犯罪的产生,原因是多方面和复杂的,现有主观原因,也有社会原因,二者相互渗透促进犯罪事实的发生。
  一主观原因
  一是贪财图利。利益的驱动性是职务犯罪的主要诱因,伴随经济的不停发展,部分人的价值观念也发生了重大改变,金钱万能、拜金主义成为其理所当然的价值观,有的国家公职人员受这种价值观影响,在贪欲的驱使下,经不起诱惑、拉拢、腐蚀,为谋取私利而采取违法手段滥用手中权力。
  二是追求享受。国家公职人员尤其是掌握一定实权的干部经常处于金钱、人情、关系包围中,有的领导干部在追求享乐的心理支配下,从接收请吃请喝,到接收财物、滥用职权,***堕落而不能自拔。
  三是攀比心理。改革开放以来,有一部分人先富起来了,不可避免的出现了社会分配不公贫富差距越来越大的现象,国家公职人员收入不高,和周围富起来的人相比,在收入、生活、享受等方面全部相差一大截,反差心理越来越严重,在金钱的诱惑下,部分国家公职人员开始利用手中的多种权力寻求赔偿。
  四是侥幸心理。明知***受贿行为是犯罪,却铤而走险,侥幸心理占据很大原因。部分人在实施***受贿等犯罪行为时也曾有过剧烈的思想斗争,最终侥幸心理战胜理智,有的犯罪人是在实施几次违法犯罪后没有被查处,滋长了侥幸心理。
  五是法律意识淡薄。伴随社会的发展,国家公职人员的法律意识逐步觉醒,但对于一些刑事法律仍知之甚少,对自己的行为触犯法律也不自知,比如对挪用***、滥用职权、玩忽职守等犯罪行为缺乏法律认知,只有当案发接收法律处罚时才追悔莫及。这首先说明,她们法律知识的学****不够,其次也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