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附件 2: 政治本安体系风险识别调查问卷汇总表(此次发放问卷份,其中有效问卷份) 一关于企业发展经营的政治方向方面可能存在的政治风险风险点属于不属于特别重大风险重大风险中等风险一般风险 1、企业对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以及新理论、新战略学习、宣传不深入, 贯彻不到位, 执行乏力。 2、企业没有很好地遵循科学发展规律和自身发展规律, 企业的发展战略缺乏全局性、战略性和前瞻性。 3、企业的发展愿景不能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一致,造成战略规划混乱, 影响企业持续、健康、稳定发展。 4、企业领导干部政治素养低, 缺少战略思维和大局意识, 领导能力差, 不能把握企业发展的政治走向, 无法根本体现国有企业的本质属性,影响可持续发展。 5、企业的改革尤其是重大改革没有遵循循序渐进、扎实推进原则, 改革的力度超过了员工的可承受度,缺乏改革有序推进的氛围,影响企业的稳定和发展。 6、企业的战略管理、运营管理和风险管理不能有机结合和相互支撑, 管理体制不科学、管理模式不完善,难以推进企业的持续、跨越式发展。 7、企业领导班子没有严格遵循国务院、国资委以及集团的相关规定, 出现决策混乱, 不能很好地实现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 8、企业领导班子对政治责任和社会责任认识不够, 责任履行的具体规定不明确, 不能很好地塑造企业的政治形象和社会形象。 9、企业领导班子不能始终把稳定当做企业的重大政治任务进行部署, 以至于对政治安全隐患预防不及时、管控不到位,影响企业的稳定和发展。 10、公司与集团及其相关机构不能进行经常性的沟通,集团的最新政策和相关要求不能及时体现在本企业决策中。二关于企业经营决策的程序和制度方面可能存在的政治风险风险点属于不属于特别重大风险重大风险中等风险一般风险 11 、企业在重大决策前,没有充分的调查研究,没有充分咨询有关行业专家、相关单位和部门的意见,领导个人拍板决策的倾向明显,造成决策失误。 12 、企业在形成重大决策方案时,没有其他备选方案可比较,难以权衡利弊,致使决策存在重大隐患。 13 、企业在重大决策中没有很好遵循科学的决策程序和民主法定的议事规则,随意性较强, 不能保证决策结果的正确高效。 14 、企业内部风险管控机制不健全,在重大决策上缺乏完善的风险评估机制,不能实现科学决策。 15 、企业的重大投资项目缺乏可行性研究,盲目上马,重复建设,给企业造成重大损失,带来负面社会影响。 16 、企业经营决策中,领导人决策责任意识不强,决策失误的问责制度不健全,导致决策失误给企业带来重大损失。 17 、企业董事会和党组(党委)缺乏及时有效的沟通,在决策中出现不同声音和“两张皮”现象,导致决策执行混乱。 18 、企业的重大决策在具体实施过程中缺乏纠错机制和反馈机制,制度执行出现难以贯通的“肠梗阻”和覆盖不到位的“死角”。 19 、企业在重大决策时,不能有效征求下级单位和职工群众的意见和建议,引起广大员工的不满,导致企业决策的失误和失效。三关于企业领导班子的权力监督和反腐倡廉方面可能存在的政治风险风险点属于不属于特别重大风险重大风险中等风险一般风险 20 、企业的决策、执行和监督权不能有效分离,而是向同一个人或同一个机构集中,导致权力运行失衡,决策失误,行为失控。 21 、企业没有将纪检监察工作贯彻落实到各项工作之中,领导人员的权力运行不能得到有效地制约和监督,腐败问题时有发生。 22 、企业缺乏领导干部监督约束机制,重要环节、重要岗位, 重点人群权力监督不到位,出现权力腐败现象。 23 、企业党委会、董事会、总经理办公会议事规则不健全或执行不力,致使企业重大事项不能按照民主集中制的原则通过集体讨论决定。 24 、企业党政联席会议制度不健全,很多重大问题没有经过党政联席会议集体研究决定,导致决策失误。 25 、企业不能严格执行大宗物资采购和招投标管理办法,导致工程发包和物资采购过程中发生重大腐败案件。 26 、领导干部在外出考察时没有执行既定外出考察方案,或者违反外事纪律规定、外出规定等,使企业利益受损或造成不良社会影响。 27 、企业领导干部或相关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谋取利益或进行营利活动,造成不良社会影响。 28 、企业领导干部利用公款消费,尤其是购买高档礼物等奢侈品,损害企业利益,引起社会关注,造成不良社会影响。 29 、企业领导人员不能严格遵循干部任用规定,任职和公务回避制度不健全,导致企业用人风气不正。 30 、企业领导人员在行使权力时违反国家财经纪律、企业财务制度,导致重大财产损失。 31 、企业缺乏严格完善的效能监察、专项检查和法律事务的监督检查制度,以至于出现问题时不能及时发现和化解。 32、企业党政领导分工不明确, 权力行使交叉重叠, 致使权力监督存在真空, 出现腐败问题。 33 、企业有关部门在查处违纪案件中,出现瞒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