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南瓜酒其实酿成南瓜酒的方法很简单: 选一只不大不小熟透的南瓜, 在瓜蒂附近锥两个小小的深洞, 然后将碾碎的甜酒药面洒入小洞, 再用湿泥将洞眼封严。太阳晒, 露水浸, 十天八日, 经过发酵、糖化, 就有南瓜酒喝了。如果你不是在生长的南瓜上酿酒的话, 还可以这样: 原料: 南瓜、红米、植物酒药、蜂蜜和水。将南瓜加工成片、丁或丝状;除表面水份,放在 40- 80℃恒温罐一定时间; 将红米洗净, 放在 90- 100 ℃恒温罐一定时间; 取出南瓜和红米, 放入 0- 20℃的冷却罐内冷却; 加入植物酒药, 放入发酵罐发酵;将发酵后的南瓜和红米混合物过滤取汁;再加入适量蜂蜜和水, 罐装、灭菌即可。这是一种非蒸馏酒, 没有经过高温蒸煮, 南瓜中的多种营养成份不会遭到破坏, 综合红米的营养成份, 可调正酒味和酒色, 加入蜂蜜可实现清热解毒之功效, 增加保健功能, 采用植物酒药可以有效地清除酿造中残余的甲醇,饮后不上头。红米, 红曲是以籼米为原料, 采用现代生物工程技术分离出优质的红曲霉菌( monascuspurpureus )经液体深层发酵精致而成,是一种纯天然、安全性高、有意于人体健康的食品添加剂。而且本品色泽鲜艳、色调纯正、饱满、光热稳定性好,是天然绿色食品理想的着色剂。它应用范围广泛,包括食品类(肉制品、果汁、色酒、果酱、饮料、糖果、糕点、酱油、保健醋等); 药品类( 药品着色剂、功能性保健品); 化妆品类红曲最早发现于中国, 已有一千多年的生产、应用历史, 是中国及周边国家特有红曲的大米发酵传统产品。红曲古代称丹曲, 既是中药, 又是食品, 是用红曲霉属真菌接种于大米上经发酵制备而成的。作为传统中药, 明代李时珍在《本草纲目》评价它说: “此乃人窥造化之巧者也”,“奇药也”, 在许多古代中药典集中岭载本品具有活血化瘀、健脾消食等功效, 用于治疗食积饱胀、产后恶露不净、痕滞腹痛和跌打损伤等症。红曲在中国的食品中有其妙用。旧时在北京, 有一道家喻户晓的风味小吃叫灌肠。灌肠其实不是肠, 而是用团粉和红曲做成的像腊肠样的东西, 切成薄片, 放在平底锅里用猪油煎焦, 吃时加蒜汁盐水, 色味两绝。这其中红曲起到了特别重要的作用。不止是灌肠, 许多驰名中外的风味食品如无锡排骨、苹果鱼肚、樱桃肉、玫瑰卤鸭、鸳鸯鱼枣、寿桃馒头、马蹄糕、琉璃珠矶中都有红曲,红曲还可用于酿造黄酒, 制做腐乳、食酯、食品色素等等。红曲的问世, 给我国和世界食品微生物发酵史写下了一页光辉篇章。红曲是一种红色霉菌,中国古代人民很早就认识到它的食用价值。红曲用途极广, 如古代未发明酱油专用酱色( 焦糖) 之前, 红曲是红烧肉和其他红色食品的主要食用色素。红曲还是一种出色的食品工业原料。如我国闽台两省利用红曲生产的红色米酒(红酒)在东南亚以及港澳台市场上知名度较高, 颇受消费者欢迎, 被公认为有舒筋活血强身功效。日本民族深受中华文化影响, 他们也很喜欢红曲。如日本乡村在腌制猪肉时就加入量红曲,在红曲霉蛋白酚的作用下,腌猪肉肉质细嫩,外观呈深红色,令红曲人胃口大开。到了现代,红曲的研究得到了世界的关注。北京大学的生物学家从众多红曲菌种中筛选出一株红曲菌, 在它的代谢产物中发现了能降低血清胆固醇的天然他汀类物质。经过了大量的工作将野生菌种变异为生产菌种, 使之能产生高含量、稳定的、适合制药的人体合成胆固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