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The document was prepared on January 2, 2021
哈姆雷特论文
《 哈 姆 雷 特 》
课程名称:莎士比亚戏剧选读
授课教师:胡文成
学院:公共管理学院
班级:行政管理2班
姓名: 赵鹏鹏
选题:
有众多评家把哈姆雷特迟迟下不了决心为父雪仇归咎于他天性的软弱、忧郁或所谓的“恋母情结”,而这些最终成为酿成他个人悲剧的主要因素。这样的观点在何种程度上削弱了这部作品的思想性 (Some critics have attributed Hamlet’s hesitation to avenge his father to his weak character, his melancholy or his Oedipus Complex, which eventually leads to is personal tragedy. To what extent, does such an opinion weaken the profundity of this play )
论文:
哈姆雷特的悲剧
“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哈姆雷特的悲剧是由于多种因素造成的,其性格因素是其中的一部分,但是我认为造就哈姆雷特如此性格的原因也是错综复杂的,所以性格因素并不是全部。而且我认为莎士比亚这样安排哈姆雷特的形象也是巧妙的一笔,软弱、犹豫的性格恰恰是对社会不满的反应和无奈。“性格因素酿成哈姆雷特个人悲剧”这样的观点不仅没有削弱这部作品的思想性,反而会引起读者的思考: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性格这样就会使《哈姆雷特》更加有内涵,可读性更强,反而增强了这部作品的思想性。
要清楚为什么哈姆雷特的会有这样的性格和作者这样安排的用意,首先需要了解写作背景和故事梗概。
第一部分:写作背景
17世纪初,伊丽莎白女王一世与詹姆士一世政权交替,英国社会矛盾激化,社会丑恶日益暴露。这一时期,莎士比亚的思想和艺术走向成熟,人文主义理想同社会现实发生激烈碰撞。他痛感理想难以实现,创作由早期的赞美人文主义理想转变为对社会黑暗的揭露和批判。在莎士比亚创作的第二时期(1601—1607),又称悲剧时期,他写出了《哈姆雷特》(1601)。
第二部分:故事梗概
《哈姆雷特》是莎士比亚最主要的悲剧作品之一,叙述了丹麦王子哈姆雷特当时在德国维登堡大学读书,他的叔父克劳狄斯毒死老哈姆莱特,篡夺了王位,并霸占了哈姆雷特的母亲。哈姆雷特回国后,通过父亲的鬼魂,叙说自己致死的原因。他遵照鬼魂嘱咐,决定为父报仇,这时叔父国王克劳狄斯,开始对哈姆雷特产生了怀疑。在大臣波洛涅斯的策划下,利用其女哈姆雷特的情人奥菲利娅去试探他,又指使哈姆雷特两同学,即罗森格兰兹和吉尔登斯吞,前去打探,都被哈姆雷特识破。哈姆雷特利用伶人在宫廷演戏的机会,准备杀死国王。结果他误杀了恋人奥非利娅的父亲,奥菲利娅因为父亲被哈姆雷特杀死,疯癫而投河自尽。国王乘机雷欧提斯以比剑为名,设计用毒剑刺死了哈姆雷特,该剧的结尾,哈姆雷特、国王、王妃、雷欧提斯同归于尽,最后挪威王子福丁布拉斯继承王位。
第三部分:造成悲剧的原因
哈姆雷特的性格因素
哈姆雷特是一个纯洁、勇敢、谨慎、有抱负的青年,但是由于社会的黑暗、政局的动荡不安和当时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