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3
文档名称:

北宋湖田窑青白釉梅瓶(附大图)3.pdf

格式:pdf   大小:276KB   页数:3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PDF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北宋湖田窑青白釉梅瓶(附大图)3.pdf

上传人:好用的文档 2021/4/30 文件大小:276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北宋湖田窑青白釉梅瓶(附大图)3.pdf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北宋湖田窑青白釉梅瓶(附大图)

近日得一北宋青白釉梅瓶,彻夜把玩,如获至宝。湖
田窑自五代的青瓷白瓷的烧造,到宋代青白瓷,已是流传
经年。 宋代制瓷工艺承前启后,完成了陶与瓷的更
迭,为以后元明清制瓷业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北宋早中期
的青白瓷的生产以及中后期规模化的影青瓷生产,创造了
手工业工艺品级陶瓷制品质量和产量的世界纪录。其技术
之精湛,规模之宏伟,即便是号称中国制瓷史上的高峰乾
隆时期也难望其项背。湖田窑的技术,对中国陶瓷业产生
了深刻影响,几乎影响了宋以后的每一个窑口,比如元代
时创烧了比元青花更为名贵的釉里红等。按照对业界的影
响,湖田窑当之无愧应为制瓷龙头,但因种种原因,在排
列大宋官窑座次时,被汝官哥均定挤出五名开外。
古人尚玉,举凡瓷器,类玉者皆为上乘,比如官、汝。
北宋早期,有饶玉之称的青白瓷被官府作为御用品高标准
定制,促进了北宋陶瓷技术的发展。随着胎土提炼工艺的
成熟,在湖田窑青白瓷的基础上,北宋中期创烧出了名闻
天下的影青瓷。影青瓷除了具备青白瓷釉色淡扫蛾眉青的
特点,还具有和田籽料般玉的透光性,一青一透是为影
青,缺一不可。 梅瓶作为自唐代就存在的陶瓷制
品,其功能认识至今难以统一。有说盛酒器,有说插花
器,有说祭祀器,有说综合器。但无论如何,历代梅瓶都
是所有收藏家追逐的重点。 北宋早期多为素烧瓷
器,中期多见刻花,晚期至南宋增加了印花。宋代文化是
内敛的,陶瓷艺术品是宋文化组成之一,于形于色于质于
纹均深含韵律,有宋代哲学之美。 同类南北宋青白
釉梅瓶美国大都会博物馆、四川省博物馆和四川遂宁博物
馆各藏有一件。 闲话少叙,请掌眼这件馆藏级瑰
宝:北宋湖田窑青白釉婴戏纹刻花梅瓶(尺寸:高
肩部直径 20cmX 底径 )。 1、器型
丰肩直口收腰,底足修胎,气韵内敛,北宋典型器。北宋
湖田窑采用的是石灰碱釉,釉层烧造时流淌痕迹明显。
2、胎质 胎质虽细,也有淘洗不净之物,底足有细孔
小隙。胎体较薄,份量较同体积明清瓷器轻,如图透光效
果好,已有影青之特质。
3、釉色 釉质晶亮,宝光莹莹,如冰似玉,
真个是“玉枕纱橱,半夜凉初透。轻抚梅瓶手感温润,湿手”
感明显。积釉处呈湖水绿,薄釉处呈牙白色。不规则开
片,微观气泡稀疏,开片处和部分气泡内微生物痕迹存在
明确,似那“悠悠岁月,欲说当年。” 4、工艺结
构 梅瓶为分段制造,接胎明显,应分为口部、肩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