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9
文档名称:

地铁车站基坑监测方案.doc

格式:doc   大小:475KB   页数:19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地铁车站基坑监测方案.doc

上传人:sxlw2016 2021/5/2 文件大小:475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地铁车站基坑监测方案.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1 工程概况
武汉市轨道交通3号线为武汉市第一条穿汉江地铁,它起始于沌阳大道站,终止于汉口三金潭站。全长28公里,设站23座,范湖站为第14座车站。
范湖站为地下三层单柱两跨式岛式站台车站,地下分站厅、设备、站台三层,×20。10m,~。主体建筑面积16443m2,附属建筑面积6808 m2,总建筑面积23251 m2。有效站台宽11m,有效站台中心处轨面绝对标高为—。车站主体围护结构采用1000mm厚地下连续墙,并入岩以满足抗浮要求;出入口和风道部分采取SMW工法桩加内支撑,桩径850mm,咬合250mm
本站位于规划马场角路与青年路的交叉路口,沿规划马场角路布置于路下,路口北侧有富苑假日酒店,马场角路北侧为在建葛洲坝国际广场北区住宅小区,南侧为规划葛洲坝国际广场(如图1-1所示).车站与2号线范湖站通过通道换乘。车站内主要有电力、电信、自来水、排水等管线。
图1-1 现场图片
拟建场区地形平坦,,未发现有河、沟、塘等地表水体分布。地下水按赋存条件,可分为上部滞水、潜水、孔隙承压水、,对地下钢结构具弱腐蚀性。
2 编制依据及主要原则
编制依据
1)武汉市轨道交通3号线一期工程设计施工图
2)地下铁道、轻轨交通工程测量规范(GB—50308—1999)
3)《建筑变形测量规范》(JGJ8—2007)
4)《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2007)
5)《建筑基坑工程监测技术规范》GB 50497—2009
主要原则
1)对围护体系及支撑系统中相当敏感的区域加密测点数和项目,进行重点监测;
2)对勘察工程中发现地质变化起伏较大的位置,施工过程中有异常的部位进行重点监测;
3)除关键部位优先布设测点外,在系统性的基础上均匀布设监测点;结合施工实际确定测试方法、监测元件的种类、监测点的保护措施,调整监测点的布设位置,尽量减少对施工质量的影响;结合施工实际确定测试频率。
4)监测网监测点的数量,在确保全面、安全的前提下,设置不少于3个点。
3 监测目的和任务
施工监测目的
在施工中,实际施工的工作状态往往与设计预估的工作状态存在一定的差异,有时差异的程度还相当大。设计预测和预估往往只能够大致描述正常施工条件下,围护结构与相邻环境的变形规律及受力范围。由于差异的存在和不确定,必须在开挖和支护施工期间开展严密的现场监测,以保证工程的顺利进行。
为此基坑工程施工监测的目的如下:
1)监测基坑稳定和变形情况,验证围护结构、支护结构的设计效果,保证基坑稳定、支护结构稳定、地表建筑物和地下管线的安全;
2)提供判断基坑、结构和周边环境基本稳定的依据;
3)通过监控量测,了解施工方法和施工手段的科学性和合理性,以便及时调整施工方法,保证施工安全;
4)通过量测数据的分析处理,掌握基坑和坑壁岩土体稳定性的变化规律,修改或确认设计及施工参数,并为今后类似工程的建设提供经验。
3。2 施工监测主要任务
1)通过对地表变形、围护结构变形、基坑开挖后坑壁土体内力的监测,掌握土体与支护的动态信息并及时反馈,指导施工作业和确保施工安全.
2)经量测数据的分析处理与必要的计算和判断后,进行预测和反馈,以保证施工安全和地层及支护的稳定。
3)对量测结果进行分析,可应用到其它类似工程中,作为指导施工的依据。
4 监测组织与流程
4。1 监测组织
1)成立专业监测小组,设小组负责人。监测组织机构见图4-1.
2)监测小组主要职责:
①负责监测方案和监测计划的制定、量测的安排;
②负责监测管理工作;
③监测工程师负责方案的实施,包括量测断面选择、测点埋设、日常量测、资料管理等;
④组员负责及时进行量测值的计算和绘制图表,并快速、及时、准确地将信息(量测结果)反馈给领导及现场施工,以指导施工。
⑤组员每次量测结束后,及时进行数据计算和分析,当天将监测结果和可能出现的问题通知项目部领导,并协助主管工程师制定相应措施。
3)现场监控量测,按监测方案认真组织实施,并与其它环节紧密配合,不得中断施工。
4)预埋测点牢固可靠,并易于识别和妥善保护,不得任意撤换和人为破坏。
5)监测的实施按测点布设、量测和资料报告整理三个阶段组织进行。
6)由监测小组及时向监理工程师报告监测成果。
土木总工程师
监测小组组长
监测工程师
监测小组成员
对方案和监测结果做决定
监测方案进行审核,数据进行分析评价
制定监测方案,负责数据处理
负责测点的布置、监测
图4-1 监测组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