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论鲁迅诗歌的战斗特色论文摘要鲁迅的诗歌是他所生活时代革命斗争的深刻反映,贯穿于他整个诗歌创作中的是一条战斗的主线。鲁迅的前期诗歌体现的是强烈的爱国主义思想和彻底的民主主义革命精神。从一九二七年以后,鲁迅成为一个伟大的共产主义者,他创作的诗歌也由革命的号角变为革命的战歌,有三个特点: 一是对敌人的反动面目和反动本质的揭露和剖析更加深刻;二是对红色革命根据地的衷心向往,对革命事业的热情歌颂;三是对于无产阶级革命事业的胜利抱有坚定的信念。关键词: 鲁迅诗歌战斗特色揭露向往信念鲁迅先生的诗歌,目前所能见到的全部旧体诗、新诗和民歌体诗共有六十题七十五首, 这些诗和他的小说、杂文一样,是他所生活时代的革命斗争的深刻反映,是他作为一个伟大的革命家、思想家和文学家一生战斗业绩的光辉结晶。“文学是战斗的”。鲁迅先生自觉地以诗歌作为革命斗争的武器,贯穿在他整个诗歌创作中的是一条战斗的主线。二十世纪初年,中国正处在资产阶级旧民主主义革命的后期,以清政府为代表的封建势力和帝国主义相勾结,对中国人民所实行的极端腐朽黑暗的反动统治,已经无法阻挡资产阶级民主主义思潮的深入人心和日益高涨。当时,鲁迅先生还是一个革命民主主义者,他的诗歌创作特色是强烈的爱国主义思想和彻底的民主主义革命精神。创作于一九〇一年二月到一九〇二年二月之间的《自题小像》就是其代表作: 灵台无计逃神矢,风雨如磐闇故园。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荐轩辕。这是一首充满爱国激情的光辉诗篇,从内容到形式都和以前的诗有所不同。它表现了青年时代的鲁迅对于风雨飘摇中的祖国命运的热切关注,充分抒发了他为祖国独立自由事业而献身的革命豪情。“我以我血荐轩辕”一句,正气凛然,肝胆照人,成了鲁迅先生始终不渝、终身实践的崇高誓言。辛亥革命是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一次最伟大的革命,但它只推翻了一个清朝反动政府,并没有从根本上推翻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压迫和剥削,最终还是失败了。鲁迅的希望变成了失望。在俄国十月革命影响下爆发的五四爱国运动,标志着中国革命进入了新民主主义阶段。五四运动前后,在思想文化战线上,鲁迅先生自觉听从革命的旗帜, 和敌人进行斗争。五四运动以后,新文化运动的统一战线发生了分化,不少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公开投降了敌人,而鲁迅逆流勇进,沿着“五四”新文化运动的方向,继续战斗。如《〈而已集〉题辞》,愤怒地揭露和评击帝国主义、北洋军阀及其帮凶们残酷镇压革命人民和青年学生的罪恶行径,捍卫了“五四”的战斗传统,坚持了彻底的不妥协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精神。从一九二七年到一九三六年,中国革命进入新的历史阶段,鲁迅先生在这一新的历史阶段,也开始了他战斗生活中最光辉的十年。在思想革命的道路上,他由一个革命的民主主义者,转变成一个伟大的共产主义者。他的诗歌创作,也从民主主义革命的号角, 发展成为无产阶段战士的歌声。在这个时期他的诗歌创作,紧密配合了革命斗争,不仅数量多,而且显示出不同于前期的许多新的思想战斗特色。首先,他的诗笔所触及的政治斗争的范围更为广泛,对阶级敌人种种面目和反动本质的揭露和剖析更为深刻。面对着愈演愈烈的白色恐怖和日益剧烈的阶级矛盾、民族矛盾, 鲁迅先生以革命战士的大无畏姿态,把钢刀一样的诗笔,刺向他所憎恨的一切。一九三二年十二月三十一日,鲁迅所写的《所闻》描绘了这样一个镜头: 华灯照宴敞豪门,娇女严装侍玉樽。忽忆情亲焦土下,佯看罗袜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