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4
文档名称:

《采桑子·重阳》读后感.docx

格式:docx   大小:31KB   页数:4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X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采桑子·重阳》读后感.docx

上传人:czhenrgjiangh 2021/5/2 文件大小:31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采桑子·重阳》读后感.docx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当每次提到中国伟人的时候,我会毫不犹豫地想起我们的开国主席,毛泽东------一个我们永远都无法忘怀的名字,这个名字深深刻印在我们一代又一代中国人的心中,更是深深刻印在中国甚至是世界的历史上。对毛泽东,我有满腔热血的崇拜,我敬佩他那指挥若定,运筹于帷幄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的超高的军事才能。我敬佩他“孩儿立志出乡关,学不成名誓不还”的勇气。我敬佩他视王后为粪土,中流击水浪遏飞舟的豪气。我敬佩他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的才气。今天,我想透过毛泽东诗词来谈谈他永远昂扬向上的情怀。
诗词原文:
采桑子·重阳⑴
人生易老天难老,岁岁⑵重阳。今又重阳⑶,战地⑷黄花⑸分外⑹香。
一年一度秋风劲⑺,不似⑻春光。胜似春光⑼,寥廓⑽江天⑾万里霜。[2]
词语注释:
⑴重阳:重阳节(The Double Ninth Festival)农九月九日,为传统的重阳节,又称“老人节”。
⑵岁岁:年年。
⑶今又重阳:此重阳是指诗人在战地重逢的重阳,1929年的重阳。
⑷战地:这里指闽西农村根据地,当时这里外有敌人包围,内有地主民团的扰乱。
⑸黄花:指菊花。
⑹分外:格外。
⑺劲:强劲。
⑻不似:不类似,不像。
⑼胜似春光:是说秋风比春光更美,是主观感受。
⑽寥廓:指宇宙的广阔,也指广阔高远。
⑾江天:指汀江流域的天空。[3]
白话译文:
人的一生容易衰老而苍天却不老,重阳节年年都会来到。今天又逢重阳,战场上的菊花是那样的芬芳。
一年又一年秋风刚劲地吹送,这景色不如春天的光景那样明媚。却比春天的光景更为壮美,如宇宙般广阔的江面天空泛着白霜。
创作背景:
“重阳”,阴历九月初九,古人以九为阳数,故称九月初九为重阳节。1929年10月11日就是重阳节。这年5、6月间,红四军攻占龙岩,蒋介石组织兵力会剿红军,红四军主力配合当地游击战争,9月21日,攻占上杭,击败敌人的会剿。此时毛泽东已经离开红四军的领导岗位,他深入上杭、
永定的农村,一面养病,一面领导地方土地革命斗争。这年10月11日,毛泽东来到上杭,这时的闽西山区,黄色的野菊花竞相开放,毛泽东面对怒放的野菊花吟成了这首词。
题解:
一九二九年六月二十二日在闽西龙岩召开了红四军第七次代表大会,会上毛泽东被朱德、陈毅等批评搞“家长制”,未被选为前敌委员会书记。毛泽东随即离开部队,到上杭指导地方工作,差点死于疟疾。直到十一月二十六日,大病初愈的毛泽东才在上海中央(当时由周恩来主持)“九月来信”的支持下恢复职务。这首诗反映了病中的心情。[4]
诗词鉴赏:
“悲哉秋之为气也,萧瑟兮草木摇落而变衰”。自战国楚宋玉《九辩》以来,“悲秋”就成为中国古典诗赋的传统主题。而前人以“九九重阳”为题材的诗章词作,更借凄清、萧瑟、衰飒的秋色状景托怨情、兴别恨,少有不着一“悲”字者。诸如王维的“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杜甫的“弟妹萧条各何在,干戈衰谢两相催”、杜牧的“尘世难逢开口笑,菊花须插满头归”、苏轼的“万事到头都是梦,休休,明日黄花蝶也悲”等,或叙写羁旅他乡的孤寂清冷,或叙写羁旅他乡的孤寂清冷,或寄寓伤时忧国的凄怆痛楚,或倾吐落拓失意的抑郁苦闷,或抒发获罪被贬的万端感慨,皆“婉转附物,招怅切清”。毛泽东的这首词却脱尽古人“悲秋”的窠臼,一扫衰颓萧瑟之气,以壮阔绚丽的诗境、昂扬振奋的豪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