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9
文档名称:

高中历史必修三提纲.doc

格式:doc   页数:9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高中历史必修三提纲.doc

上传人:xxj16588 2016/6/4 文件大小:0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高中历史必修三提纲.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第一单元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一、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㈠、百家争鸣 1 、历史背景:春秋战国时期中国社会发生重大变革。①、井田制趋向瓦解、分封制趋向崩溃、士受到重用并提出本阶层主张; ②、私学的创办打破了贵族垄断教育的局面,形成了诸子百家。 2 、主要流派①、道家:老子主张世界的本原是道、顺应自然无为而治、小国寡民、世界万物相互依存相互转化。庄子主张世界万物都相对、放弃差别观念就能获得精神自由。②、法家:韩非子主张以法治国和建立中央集权制度〔符合建立大一统专制国家的历史发展趋势〕。③、墨家:墨子主张兼爱、非攻、尚贤。④、儒家:孔子主张仁、以德治民、克己复礼、有教无类; 孟子主张实行仁政、民贵君轻、性本善;荀子主张仁义施政、君舟民水、性本恶。 3 、历史意义: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是中国学术文化和思想道德发展史上的重要阶段; 奠定了中国思想文化发展的基础。㈡、先秦时期儒家思想的形成和发展 1 、形成:春秋晚期,孔子创立了儒家学派。 2 、发展:战国时期,孟子和荀子对儒家思想加以总结和改造并吸收其他学派的积极合理成分, 使儒学体系更加完整更能适应社会的需要,战国后期儒学发展为诸子百家中的蔚然大宗。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㈠、董仲舒的新儒学体系 1 、形成背景①、汉武帝初期社会危机加剧:诸侯国势力膨胀、土地兼并剧烈、匈奴为患。②、道家无为而治思想不适应加强中央集权和国家统一的发展形势, 积极有为的政治思想成为时代需要。③、汉武帝举贤良对策,选拔人才。 2 、代表作品: 《春秋繁露》、《天人三策》 3 、思想主张:春秋大一统;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君权神授;天人感应,天人合一;三纲五常。 4 、历史意义:他的主张适应了加强中央集权和国家统一的需要; 汉武帝加以实行后,儒家思想成为正统思想和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㈡、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1 、目的:加强中央集权和巩固国家统一。 2 、措施:起用儒学家参政,以儒家五经为教科书〔诗书礼易和春秋〕,兴办太学和郡县学。 3 、影响:儒家思想成为正统思想和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三、宋明理学㈠、产生背景:佛教和道教的发展开始挑战儒学的地位;汉唐以来三教合一趋势的推动; 两宋时期社会矛盾尖锐,统治阶级需要新的统治思想。㈡、代表人物及其主张 1 、程朱理学:天理是宇宙万物的本原(核心思想) ;格物致知(认识论) ;朱熹特别强调存天理、灭人欲。 2 、陆王心学:心是宇宙万物的本原,心就是理(核心思想) ;致良知、知行合一(认识论)。 3 、二者异同①、同:都继承了孔孟思想、主张理是宇宙万物本原、以纲常伦理维护君主专制、重视主观意志的作用。②、异: a、对天理的定义不同: 程朱认为是外在的理〔客观唯心主义〕, 陆王认为是内在的心〔主观唯心主义〕。 b 、认识理的方法不同:程朱主张格物致知,陆王主张知行合一〔通过反省内心得到天理〕。㈢、理学影响 1 、消极影响:用纲常伦理约束人们,维护君主专制,扼杀了人的自然欲求。 2 、积极影响:注重气节品德,对塑造中华民族性格起了积极作用。四、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 1、产生背景: 处于封建社会晚期, 封建制度腐朽, 社会矛盾尖锐; 经济上资本主义萌芽产生, 江南工商业者的经济实力增强;文化上文化专制钳制了思想。 2 、代表人物及其主张①、离经叛道的异端李贽:认为是非标准应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