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烯效唑( S-3307 )对小麦幼苗生长的影响班级:生物技术 12-3 姓名:康莎莎学号: 20126268 指导教师:曾富春摘要: 本实验以小麦品种“川育 20号”为材料,经过不同浓度的烯效唑(S3307 ) 处理, 对小麦幼苗形态指标及脯氨酸含量等生理指标进行测定。结果表明:烯效唑浸种处理后小麦种子呼吸速率提高明显;同时在一定范围内,随着烯效唑浓度的升高,小麦幼苗的形态指标明显发生变化,在根系活力中 40mg /L烯效唑效果最好, 10mg/L、20mg/L 烯效唑相对次之,三个浓度之间对小麦根系活力的影响差别并不是很大,都促进了小麦的根系活力增长。当烯效唑浓度为 10-20 (mg/l )时,脯氨酸和丙二醛的含量都达到较高;并且在该浓度下叶绿素总含量, 总的来说在在烯效唑浓度 0-20 (mg/l )时有较大值。综上所诉,以10mg/l 浓度的烯效唑溶液浸种对川育 20号小麦幼苗生长较为有利,建议应用到田间推广。关键词: 烯效唑( S-3307 )、小麦幼苗、浸种、形态指标、生理指标前言: 烯效唑(S-3307)又名特效唑、高效唑,化学名(E)-1- 对氯苯基-2-(1, 2, 4-三唑-1- 基)-4, 4-二甲基-1- 戊烯-3- 醇,烯效唑作为一种广谱、高效的植物生长延缓剂,具有低毒、低残留的特点[1]。四川盆地是我国南方小麦主产区之一, 但小麦单产低而不稳。研究结果和生产上使用表明烯效唑干拌种对小麦具有很好的壮苗和增产的效果,显示出广阔的应用前景[2]。烯效唑是 2O世纪 9O年代开发应用的一种新型植物生长延缓剂,属低毒物质,具有生物活性高、调节、杀菌和除草等作用。小麦株高与倒伏具有密切关系,分蘖与单位面积收获穗数具有相关性,叶面积和叶绿素含量直接影响小麦的光合能力和光合速率,对小麦千粒重至关重要[3]。该试验采用不同浓度烯效唑浸种处理,通过研究其幼苗形态指标和生理指标来综合反映烯效唑浸种对小麦幼苗生长的影响,为烯效唑在小麦生产中的应用提供参考。 1. 材料与方法 实验材料川育小麦 20号 实验设计取大小一致的胚完整的健康小麦种子,%的升汞消毒 10min ,用清水冲洗后再用去离子水冲洗 3次,防止表面微生物的生长。阴干,放置于垫有滤纸的培养皿中,分别用 0mg /L(CK) 、10mg /L、20mg /L、40mg /L的烯效唑溶液浸种 24h ,倒掉浸泡液。浸种后洗去种子表面的烯效唑,放置于垫有滤纸的培养皿中, 按浓度一次分为四个小组,每组配制 6杯培养基,然后将每种烯效唑浓度的小麦栽植到 6 个加好无菌水和液体肥的种植杯中,每杯中栽植 50 粒,注意将小麦的胚芽面朝上,避免小麦种子因缺氧而不能正常萌发。放到 3教420 ,在25℃的恒温箱中催芽 2-3 天,然后转移到 3教424 培养,不定期观察小麦的生长状况,并适当添加水分。一周后选取 15 株幼苗测定小麦叶片的叶绿素含量和植物根系活力。两周后,每处理取 10 株幼苗,测其根长、根数和苗高后,再将其置于<10 ℃条件下 ,测定其丙二醛的含量。 形态指标的测定: (1)株高、根长、发根数测定: 取10 株长势相同的植株,用直尺测量其根长、苗高,统计其根数和叶片数, 计算各组的平均根长、根数、苗高和叶片数。(2)根/冠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