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仅供参考
EPC项目总体实施方案
二、总体实施方案
1.
质量目标
符合现行国家、地方及行业相关设计规范要求,能顺当通过施工图审查机构等有关部门的审查;施工要求的质量标准:符合《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合格标准。
工期目标
本项目设计施工总承包工期为 608 日历天(20 个月),包括设计周期和施工工期,从项目实施之日起计算,(首批施工设计图纸提交时间为合同签订之日起 20 日历天内);接到招标人进场通知后 5日内进场完毕。
造价目标
造价目标:满足投资把握要求。
我单位在认真争辩施工招标文件、设计图纸并具体踏勘了工地现场之后,结合本标段工程的具体状况和特点以及我单位以往同类工程项目的管理阅历和责任成本水平,拟实行组织、技术和经济等方面措施把握费用。
实行组织措施把握费用:
针对本工程特点,科学合理设置项目的现场管理机构,选 拔具有丰富的同类工程施工管理阅历人员担当、项目经理,并配备得 力的项目部领导层。本着一专多能、精干高效的原则选配技术、经济、管理人员组成高素养的项目管理层团队。
建立健全责、权、利相适应的成本管理责任制,项目经理是项目成本管理的第一责任人,对项目成本管理目标的制定、组织实
施、过程考评及目标的实现负总则。项目部其他领导、职能部门、施工队和班组均相应担当各自的成本管理责任。
科学、合理制定责任成本管理目标,做好成本方案。依据
不同工程的成本费用组成内容将目标成本细化、层层分解,纵向分解到项目部、施工队、班组,横向分解到项目决策层和各职能部门,从而建立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成本管理目标责任制体系,形成全员、全方位、全过程的项目成本管理格局。
通过技术措施把握费用:
项目中标后,准时组织有关人员彻底进行现场调查,做好 施工图纸会审工作,针对本标段施工阵线长的特点和项目所处的施工条件,通过技术经济对比分析,编制针对性强、技术先进、工艺合理、安全、环保的实施性组织设计,合理配置生产要素,为成本管理目标的实现奠定基础。
在项目实施过程中,针对不断转变的外部条件,准时调整和优化实施组织设计,降低建设成本。
①优化基坑土方调配方案,在满足技术规范的前提下,充分利用
现场堆土及回填土调配。
②做好地质猜想、预报工作,准时调整施工方案,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优化基坑支护及地下室施工方案;提前制定处理不良地质灾难的应对预案,尽量削减非不行抗力造成的损失。
③合理组织工程的流水施工作业,加快模板、支架等周转性材料的周转速度。
接受新技术、新设备、新材料、新工艺,降低工程成本。
优化施工组织,规范工作程序,加强测量和试验把握工作, 防止出现安全、质量问题和事故,杜绝出现废弃工程,确保全部工程
质量达到合同商定的工程质量验收标准。
组织均衡施工,杜绝窝工现象,在确保质量、安全的前提下尽量提前工期,降低管理成本。
坚持现场管理标准化,堵塞铺张漏洞。降低工费成本:
加强现场管理,合理进行劳动组织,削减和避开无效劳动, 提高劳动生产率。
加强职工的教育培训,提高技术水平,提高劳动效率,降低工费成本。
降低材料成本:
材料选购
①选购之前,具体调查了解当地的材料供应状况,做到比物、比价、比服务,分批选购备料;条件许可时,在保证质量并通过建设单位审查同意的前提下,集中招标选购工程主要材料,降低材料的价格成本。
②贯彻执行“经济储备”的原则,对于价格稳定的材料,按“随
用随购”的原则, 合理确定材料的进货经济批量与批次,尽量削减库存,降低流淌资金占用率,避开因积压而造成损失铺张,同时还应避开出现停工待料造成窝工。对于材料价格波动较大的材料,充分利用现代化信息手段,广泛收集材料价格信息,接受科学的分析手段,超前进行市场猜想,分析价格走势,合理确定选购时间,避开因价格上涨而造成成本增加,并实行批量选购的措施,降低材料价格的市场风险。
材料运输
①充分了解当地运输条件,通过建设单位审查同意的前提下,集
中招标选择材料运输单位;做好场内外运输协作和连接,削减中转环节;
②依据工程进度,随时把握供应方案,严格把握进场材料;
③削减材料场内二次倒运工作量。
在保管过程中,要跟就材料的物理、化学性质进行科学合理存储,防止变质和损耗。
材料用法
①加强对原材料、构配件、成品和半成品的试验、检验工作,避开因材料质量问题造成损失;
②材料领用要通过实行限额领料制度来把握;
③接受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
④木材、钢筋、模板等实行统一配料,集中加工,做到量材取料, 材尽其用,降低消耗,提高有效利用率;
⑤提高材料加工工艺水平,改进操作方法,削减操作损耗;
⑥坚持余料的有效回收和利用,提高周转材料的周转次数。降低机械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