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正念的修习正念的修习济群—— 2008 年中秋讲于嘉兴精严讲寺佛教经论众多, 若无善知识引导, 仅靠个人摸索, 很难深入堂奥, 把握要领。这样的信仰,往往会停留在入门状态,甚至转向迷信,转向邪信。不少人每天都在念佛,念了几十年,不可谓不精进,却看不到多少效果。烦恼一来, 佛号就再也提不起, 再也找不到了。为什么这颗心依然被烦恼所转?为什么这声佛号不能对治妄想?为什么往生极乐妄想的愿望仍是模糊不清,若有若无? 原因就在于,我们未能掌握修行核心。佛教有诸多宗派,仅汉传就有天台、华严等八宗, 其中又以净宗流传最为广泛。尤其在家居士中,多半都以念佛为常课。但很多人对净宗的了解只是一句佛号, 再多一点, 也不过是被尊为净土三经的《阿弥陀经》、《无量寿经》、《观无量寿经》。而这种了解也仅限于诵一诵, 对经义并无多少认识。虽然会诵得很流利, 诵得自我感觉良好, 却不能将经教蕴含的修行原理得心应手地用起来。事实上, 每部经都是佛陀为众生宣说的修行原理, 如果我们不了解其中深意, 诵经就会有口无心, 流于形式。哪怕诵得再多,也难有真实力用。一心,才是佛法关注的重点,才是修行的入手处和着力点。但不少学佛者却把念佛诵经作为和佛菩萨交易的筹码,似乎我念了多少佛,诵了多少经,将来可以把这些功德找阿弥陀佛报销。更有些人, 恨不得立刻就要兑现,就要产生效益。生活中稍稍遇到一点挫折,就抱怨念佛不灵,诵经无用。以这样的心态来念,效果可想而知。诵经念佛的关键,不在于数量,而在于质量。如果对念诵内容缺乏认识, 又无正确发心, 这声佛号就不会念得相应, 更无法在内心形成正念。如果正念缺失或不够强大, 一旦妄念现起, 我们依然会束手无策,为其所转。修行所要解决的,正是心念问题。我们每天都有很多念头,想着家庭, 想着孩子, 想着事业, 想着人际关系, 终日在其中忙来忙去。这些念头就像高处冲下的瀑布, 湍急迅猛, 来势汹汹。在这妄念的瀑流中,我们除了身不由己地随之漂浮,还有可能把握方向么? 我们每天做些什么,不仅是客观环境造成的,关键还在于我们执著什么, 在乎什么, 想要得到什么。这种执著的源头, 就是我们的心。有些人会执著于事业, 有些人会执著于地位, 有些人会执著于儿女, 所有这些执著, 都是我们长期以来不断养成的。我们每天想着事业, 事业在内心的股份就会不断增强; 我们每天想着儿女, 儿女在内心的砝码就会随之加重。当这种股份和砝码占有绝对优势时, 就会成为生命主宰。就像那个掌控最多股份的股东, 凭借强大的实力, 就能成为最终的决策者。二学佛所要做的,是在内心建立一种正念,建立和修行目标相应的正念。这个目标就是解脱, 就是成佛, 就是往生西方。念佛的目的, 也同样如此。念佛,目的不是在于发出这几个音节,而是在内心培养依阿弥陀佛建立的强大正念。如果这种正念不曾确定或缺乏力量, 哪怕念佛百年, 也是毫无结果的。事实上, 很多人的念佛, 都处于这种低效甚至无效的状态中。原因在哪里? 虽然我们每天以一些时间念佛,但更多的时间,还是在妄想中沉沦, 在烦恼中打滚。用这么几小时或更少时间建立的正念, 如何能与这些不断运行的妄想抗衡?因为妄念是无始以来形成的, 代表生命的无尽积累。这种积累不仅来自今生,也来自久远劫来的过去。在我们内心的阵营中,正念和妄念就是交战的双方。但从现状来看, 双方力量却极其悬殊。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