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2
文档名称:

和式太极拳概观.doc

格式:doc   大小:18KB   页数:12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和式太极拳概观.doc

上传人:学习的一点 2021/5/4 文件大小:18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和式太极拳概观.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和式太极拳概观
  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原文化孕育了一刚一柔的少林和太极两大著名武术拳种,为中国武术贡献了两宗宝贵的文化遗产。在当前席卷全球的健身热潮中,太极拳以其良好的健身效果和独特的东方文化魅力而备受世人喜爱。提及发祥于河南温县的太极拳,人们往往关注陈家沟的陈式太极拳,而忽视了赵堡的和式太极拳。和式太极拳的创始人和兆元师从于陈清平,他在继承赵堡新架的基础上,以《易经》之理为基础,对拳架进行了改革,删其繁琐,增其不足,创编了一套体用一致、技理相合的和式太极拳。这一拳架不仅在技术风格上独树一帜,而且具有鲜明的理论特色与技术特点。

  1 和式太极拳的形成

  和式太极拳的创始人和兆元(1810-1890年),出生于中医世家,自幼****文学医,十五岁时(1825年)师从赵堡太极拳名家陈清平****练太极拳。和兆元勤学苦练,深的陈清平赏识,后成为他的入门大弟子,系统继承了陈清平的拳技。

  和兆元的姐夫李棠阶,是温县南保封村人,官至吏部尚书,对理学颇有研究。道光十六年(1836年)李棠阶回乡,见到了武艺超群的和兆元,在尽完孝道后,随邀请和兆元与其一同进京供职,并授以“武信郎”之职。在李棠阶的影响下,和兆元以理学、道家和中医理论来指导和规范拳架,使理论与技术密切结合,创编了走架轻灵圆活,柔顺自然,不同于陈清平拳架的新拳架。因此拳架强调体用一致、技理相合,以自然柔活之体,养体内浩然之气,故被称为“带理架”。

  道光二十九年(1849年),和兆元随李棠阶返乡,在此后12年期间,代师授拳,逐步同化了众师弟的拳架和拳理,故自和兆元以后在赵堡流传的太极拳多为“带理架”,后世传****者将此拳架称为“和式太极拳”[1]。

  2 和式太极拳的传承

  和兆元博采众长,勇于创新,对太极拳的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但他并未公开授徒,晚年归里后,研****拳理,传授子孙。儿子润芝、勉芝、敬芝、慎芝及长孙庆喜均得其真传。长子和润芝自幼随父****武,兼承家传中医,传拳于子庆喜、庆文、庆台。和庆喜兼得父亲及祖父亲传,技艺超群,是和式太极拳传承中的一位承前启后的关键人物。1928年,在振兴国术的形势下,71岁高龄的和庆喜打破了和式太极拳家庭传承的方式,开山授徒,教授了郑伯英、郑悟清、刘世英、郝玉朝、柴玉柱等一批弟子,促进了和式太极拳在社会上的传播。

  和庆文的长子和学信,自幼随父****医练拳。和庆喜开山授徒后,和学信又随其学拳,深得和庆喜器重,得承和氏家传。和学信也曾举家避乱宝鸡,新中国成立后,又迁返赵堡,行医研拳,传子于和士英、和士俊。和士英秉承家传,保持了和式太极拳的传统风貌。20世纪60年代前期,和士英行医之余在赵堡镇传授和氏太极拳,“文革”开始后,被迫中断,只在家中传拳于子、侄。传人主要有其子定元、定乾、定中(又名少平)、定国(又名有禄)。和庆文的次子和学惠,也得到和庆喜亲传,其传人主要有三子和保森、弟子徐秋等。

  和庆台曾在上海传播和式太极拳,晚年回归故里,传拳于子和学俭、弟子侯尔良等。和学俭曾任“赵堡和式太极拳研究会”会长,为和式太极拳的推广普及做出了积极贡献。传拳于子和保龙、和保国。

  和庆喜的弟子郑伯英和郑悟清在抗战期间移居西安,新中国成立后两人都曾任西安市武协委员,致力于推广和式太极拳,使和式太极拳在西北扎根开花。他们培养了郭士魁、张红道、赵红喜、任自义、柴学文、郑鸿烈,孙兰亭、纪昌秀、刘瑞、宋瑞华、李随成、侯尔良等一批弟子和学员,为和式太极拳的继承与传播做出了突出贡献,被称为“西北二郑”。

  郑悟清的弟子纪昌秀,在香港成立了“香港和式太极武术(国际)总会”,并任会长,她还被聘为香港武联副主席。该会在世界许多地方都设有分会,会员达一万多人。纪昌秀在海外积极推广和式太极拳,为和式太极拳向世界传播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和有禄出生于太极拳世家,自幼****拳,深得家传,多次在国内一些太极拳比赛中获得佳绩。2003年在首届世界太极拳健康大会上,和有禄作为和式太极拳的代表人物进行了表演,使和式太极拳再度引起人们的关注。三亚归来之后,和有禄辞去了在温县粮食局的工作,投身于和式太极拳的研究和传播。

  和式太极拳自创始至今,历经数代人的探索努力,不仅在国内广泛传播,而且已传及海外,成为继陈、杨、武、吴、孙之后太极拳的第六大流派。

[NextPage]
  3 和式太极拳的理论特色

   理技相合

  和兆元所创的太极拳被称为“带理架”,是因为拳架以《周易》之理为指导,像其形(圆),取其意(阴阳、五行、八卦),用其理(阴阳变易、五行相克、天人合一)。《易·系辞》曰:“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人体有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