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前言
按照彭州市城市发展规划的要求,特别是未来引进80万吨乙烯项目后,对高档酒店等城市基础配套设施的需要,为完善城市功能,树立良好的城市形象,提升地方政治、经济的综合竞争力,努力创造就业机会,推进城乡一体化建设,推动地区经济的跨越式发展,彭州市政府拟在朝阳路北延线、人民渠北岸的9号地块内,打造占地不少于200亩(包括环境建设用地)的包括一个五星级酒店在内的会议中心,确保高标准、高起点,使之成为彭州市完善城市商务配套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报告就投资建设该度假会议中心的发展潜力、定位构想、投资与收益状况及相关扶持优惠政策建议论述如下,供政府领导决策参考。
第一部分彭州市城市现状与发展
一、彭州市社会经济简况
彭州,是古蜀国的发祥地,素有“天府金盆”、“蜀汉名区”的美誉。距成都36公里,,,是成都市面积第二、人口第三的县级市,现有城区面积9平方公里,城市人口13万人。彭州自然资源丰富,工业基础雄厚,是成都平原重要的中药材生产基地,矿产资源尤其天然气和水力资源有着广阔的开发前景。曾在四川省综合经济评价十强县中彭州市位列第八。目前彭州已经形成了以医药、建材、食品、化工四大支柱产业,
在发展绿色环保工业方面,取得了可喜的成绩。
二、彭州市城市规划与发展
(一)城市总体规划
1、四大中等城市之一
成都城市总体规划市域城镇体系等级规模结构由特大城市-中等城市-小城市-小城镇构成。其中: 特大城市1个:中心城; 中等城市4个:都江堰市区、龙泉驿区、华阳(华阳镇、高新区)、彭州市;彭州市距大都市成都仅36公里,是成都郊区上风上水的居家宝地,现已划入中原经济核心地带,是省委、省政府确定的成都----德阳----绵阳发展经济一条线重点市(县)之一,同时已被列入全省16个中等城市之一。
彭州市新一轮城市总体规划大纲对城市性质、规模和发展方向进行了修订。大纲确立到2020年,将彭州市城市性质定为“现代园林式工业城”,城市发展规模人口32万人,用地规模30平方公里。
2、城市发展战略
彭州市政府制定了三大发展战略——工业富市、城建活市、旅游兴市。
“工业富市”的战略是在成都市进行产业调整的背景下制定的。成都市的产业调整政策是促使工业的外移。由于彭州的自然资源及地理位置的优势,彭州市正好承接了这一重要的城市功能。目前彭州已经形成了成熟的工业开发区,包含了联邦制药、四川第一制药厂等大型医药单位,另外80万吨乙烯工程、关口水库等四川省的重点工业项目已正式落户彭州。
3、交通建设
(1)彭什高速公路
彭什高速的通车,将促使彭州成为成-德-绵经济走廊的一个重要连接点。彭州市起到的经济承接作用相当明显,不仅可以促进成-德-绵经济走廊的进一步发展,而且由于受经济联动作用,彭州市本身也参与到经济走廊的共同发展之中。
(2)彭汶路
彭州处于川西旅游环线上,彭汶路的建成可缩短成都——,对促进西北地区的经济发展有很大的推动作用,将成为九寨沟、大草原、黄龙、四姑娘山的旅游捷径,形成一条新的经济带。彭汶高速的修建将极大的增强彭州对三州地区的辐射能力,类似都江堰,其强大的辐射能力,将吸引大量三州地区人口来彭州生产和生活。
(二)城市发展重大影响因素
1、80万吨乙烯工程
80万吨乙烯工程,已通过国土资源部建设用地预审,以及国家环保总局环境评估批复,其项目用地规模为226公顷,总投资168亿元人民币,选址位于彭州市隆丰镇和九陇镇,距城区约5公里,计划在2005年年底奠基。该项目的建设将加快四川及周边地区化工产业结构调整及彭州市乃至周边地区相关行业的发展,将会直接推动彭州社会经济实现跨越式发展,并会极大地增强彭州对外的辐射和带动作用,对第三产业的发展和房地产业的发展也会产生重大的促进作用。
2、成都北部新城的建设
根据成都市2003-2020城市总体规划,成都市将建设规划面积大约100平方公里、人口近百万的“北部新城”。北部新城北至新都,并跨成绵高速和青白江相连,凤凰山片区及大丰、三河外环路以内的区域将纳入北部新城。在今年3月份成都城乡一体化规划展上,在北部新城区域,圈出了“北部行政中心”。北部新城总投资达17亿,在2004年已经正式启动了道路、管网、土地整治等基础设施建设。
3、北新干道
2004年12月20日开建的北新干道,是与成绵高速、成彭高速、川陕公路平行的北部城区快速通道,南接即将开工的北新干线高架桥,北至外环路,,宽60米(不含两侧绿化带),为高级沥青路面。该干线将跨越凤凰山和宝成铁路,穿越金牛区天回镇和新都区大丰镇,同时还将跨越东风渠,是成都构建新的城市功能布局的重点工程之一。道路将于2006年建成,与原有出城通道一并构架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