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古代诗歌四首
《观沧海》 《次北固山下》
知识与能力目标:
1 .了解古代诗歌体裁的有关知识。
2.诗歌四首表达的思想感情。
3 .准确朗读并默写。
4.品味语言,体味诗词意境。培养赏读诗歌的能力,增强古诗文修养。
5.了解诗歌情景交融的特点,培养学生朗读古代诗歌的节奏感。
过程与方法:朗读法,自主、合作、探究。
情感态度价值观:
反复朗读中启发阅读兴趣,领会诗歌的意境美、语言美,受到美的熏陶和感染。
教学重点:
诵读;引导学生领会诗歌的意境美,感受诗歌的语言美。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进入诗歌意境,运用再造想像感悟诗歌内容。
教学方法:
1 .朗读法。本课所选的五首古代诗歌,都是写景抒情的佳作,极富艺术感染力。有的气势
充沛,景象宏阔;有的烘托点染,形象传神;有的以景寓情,蕴含理趣。指导学生注意节奏
和韵律反复朗读,带感情地朗读,在朗读中体会诗的内涵,品出诗的情味。
2.联想、想像法。这五首诗语言优美、精练,内涵丰富,留有极大的想像空间,鼓励学生
充分展开联想和想像,从形神入手,领会感情。
3.讨论、点拨法。教师艺术地设问,点拨最能体现意境的语句或诗歌的特点。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2 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
学习《观沧海》 ,感受诗中洋溢着的饱满 激情,理解情景交融的写法;学习王湾《次北固山
下》叙事写景的哲理美。
[教学步骤]
一、导语设计
(从了解灿烂文学入手,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激发学习兴趣)
同学们,谁知道在我国的唐代、 宋代、元代分别有哪种文学体裁发展得最有成就? (学生回
答,教师明确:唐诗、宋词、元曲)的确,中国自古就是一个诗的国度,以古老的《诗经》
发端,优秀的诗歌作品浩如烟海,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四首脍炙人口的诗篇。
二、指导学习《观沧海》
作者简介(多媒体显示)
曹操( 155—— 220 ) ,字孟德,沛国谯郡人,东汉末年的政治家、军事家、诗人。善诗歌,
以慷慨悲壮见称。
汉献帝建安十二年( 207)曹操亲率大军北上,追歼袁绍残部,五月誓师北伐,七月出卢龙
寨,临竭后山。他跃马扬鞭,登上当年秦皇、汉武也曾登过的碣石,又当秋风萧瑟之际,心
潮像沧海一样难以平静, 触景生情写下这首壮丽的诗篇。 诗作融会自己昂扬奋发的精神, 具
有一种雄浑苍劲的风格。
汉代乐府诗一般无标题, 《观沧海》这个题目是后人加的。乐府诗原来是可以歌唱的,诗的
最后两句“幸甚至哉,歌以咏志”是合乐时加上的,是诗的附文,跟诗的内容没有联系。
⑴多媒体显示诵读节奏,要求学生把握四言诗的诵读节奏。
提示:诗歌节奏可以按音节兼顾意义来划分。四言诗每句一般读成“二 ?二”节拍,如:东
临 / 碣石,以观 / 沧海。
⑵多媒体展示 flash 朗读,要求学生跟读。
学生借助注释,疏通诗歌内容。
①水何澹澹:何,多么。澹澹,水波荡漾的样子。
以观沧海:以,表目的连词。
山岛竦峙:竦,高。峙,挺立。高高地挺立。
萧瑟:形容风吹树木的声音。
幸甚至哉:幸,庆幸。至,极点。庆幸得很,好极了。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若,像。其,它,指沧海。
②“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是古诗文中“互文见义” 。即文字上只交
待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