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关于中华传统美德的故事有哪些
中华传统美德激励着一代代仁人志士前仆后继, 为民族、为国家
的未来和前途舍生取义、克己奉公、自强不息、艰苦奋斗,谱写了一 曲曲民族精神的赞歌,推动着中华民族不断前进。那你知道关于中华 传统美德的故事有哪些吗?下面是 给大家分享的关于中华传统美德 的故事,欢迎大家阅读。
关于中华传统美德的故事:王旦荐贤诗曰:王旦为相,荐举至公, 寇准数短,反称其忠。
王旦,字子明,是北宋一位著名的宰相。他的曾祖父、祖父都曾 是当朝重臣。父亲王祜,为宋太祖、太宗两朝名臣,官至兵部侍郎, 道德隆重,学识渊博,为天下百姓效命,曾经解救因冤狱被连坐的人 多达近千人,人们都说他为后代子孙积了许多阴德。 王祜曾亲手在他 家亭前种植了三株槐荫树,并说道:“我们家后世为官者,必定有可 以当到三公位置之人,此树可以作为见证。”
王旦出生在这样一个德范高超的仕宦之家, 从小自然受到父亲的 严格教导,古圣先贤的德行令他敬慕,长辈的风范潜移默化地影响了 他,幼年时他就显得沉稳静默、气宇非凡。他勤奋好学,并具博大深 远的胸襟。因此,王祜十分器重这个儿子,说道: “此儿定当位至公 相。”人们见到少年王旦气度不凡,称他颇有其父之风。
宋真宗时期,王旦担任朝廷宰相之职,位高权重,但他朝夕惕励, 处理任何一件事都十分谨慎小心、 细致周到。皇上十分器重这样一位 尽职尽责的大臣,因此长期让他担任宰相,国家大小事情都特别放心 交给他办理。有一次王旦奏事完毕退下,皇上目送他离去,情不自禁 地说:“能为朕致太平者,必是此人。”
当时朝廷还有一位大臣"寇准,刚直忠正,也是皇帝身边的左右 手。但寇准见王旦官职在自己之上,心里有点不服气,隐隐约约感到 自己屈才。所以他在见到皇上的时候,言语之间不知不觉就会提到王 旦,而且不由自主地对王旦的言行有所诋毁。在朝廷之上,寇准也曾 公开指责王旦的缺点,当然这缺点可能只是寇准自己认为的, 但王旦 全都虚心领纳,可谓从善如流。
反过来,因为寇准作为国家重臣,兢兢业业,努力做好自己的本 职工作,王旦认为寇准忠心耿耿,足以堪当重责大任。因此,每次在 皇上面前,王旦都专门称赞寇准的优点,认为他是一个值得众人学习 的榜样,真宗觉得非常惊讶。有一次,他和王旦私人交谈的时候,就 问:“你经常称赞寇准,寇准他却数次说你的短处,你为什么能这样 做呢?”王旦听了,微微一笑,说:“我在相位已经这么久了,缺失一 定很多,但因职位较高,一般大臣都不敢指出我的缺点,而寇准能够 直陈我的不足,可见他是如何的忠贞直率,这也是臣下看重他的原因。 有这样的大臣,既是国家之福,也是我的良师益友啊 !”皇上听了, 不禁开怀大笑,说道:“人们都说宰相肚里能撑船,我看你就是这样 一个宰相啊!”
做宰相的,说话分量比较重,因此有很多人辗转拜托王旦荐举人 才或提拔新秀,王旦从来不接受任何私人形式的求情。有一次,寇准 私下来找王旦,希望他能向皇上推荐自己当宰相。王旦很是震惊,义 正辞严地对他说:“和宰相这样的职位,怎么可以去求得来 ?”寇准听 到王旦这样回答,感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