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专题五 现代中国的文化与科技
第1课“”“”
“百家争鸣”“百花齐放”
2021/5/7
本课结构
建国以后(五六十年代)—文化繁荣
文革时期(六七十年代)—文化凋零
改革开放(1978年后)—再现繁荣
文化事业的曲折发展
“百家争鸣”“百花齐放”
2021/5/7
材料1:1956年1月14—20日,中共中央召开关于知识分子问题的会议。周恩来代表党中央作了《关于知识分子问题的报告》。宣布:知识界的面貌发生了根本变化,中国知识分子的绝大部分“已经是工人阶级的一部分”。陆定一在会上说:在学术、艺术、技术的发展上,我们不要做“盖子”学术问题、艺术问题、技术问题,应该放手发动党内外知识分子进行讨论,放手让知识分子发表自己的意见,发挥个人德才,采取自己的风格,应该容许不同学派的存在和新的学派的树立,他们之间可以相互批评,但批评时绝不要戴大帽子
1、提出的原因
一、“双百”方针的提出
“百家争鸣”“百花齐放”
2021/5/7
材料2、:
周恩来在《关于知识分子问题的报告》中说:“为了建设社会主义,出了必须依靠工人阶级和广大农民的积极劳动外,还必须依靠知识分子的积极劳动。我国知识分子的面貌在过去六年来发生了根本变化,绝大部分已经成为工人阶级的一部分。”
一、“双百”方针的提出
1、提出的原因
请思考:如何理解周恩来的这一段话?
“百家争鸣”“百花齐放”
2021/5/7
(1)新中国成立,激发了文艺工作者的创作热情;
一、文化繁荣—“双百”方针的提出
(2)社会主义制度确立,和经济建设逐步展开。
(3)目的:需要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建设社会主义
:
就是在文艺工作和科学工作方面,在坚持社会主义制度的前提下,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范围内允许有不同的表现形式和科学方法。
“百家争鸣”“百花齐放”
2021/5/7
:摩尔根学派和李森科学派
①许多新素材、主题得以开拓
②采用多样化的体裁和表现手法
③涌现出大批优秀的作家与作品
科学技术领域
文学艺术领域
电影创作:
电影创作步入了一个辉煌时期,称之为“难忘的1959年”。
百家争鸣
百花齐放
推动了新中国文化事业的繁荣,是建设新中国科学文化事业的正确方针和根本保证。
艺术问题百花齐放
学术问题百家争鸣
—不同形式和风格可以自由发展;
—不同学派可以自由争论。
链接
“百家争鸣”“百花齐放”
2021/5/7
百家争鸣是诸子百家,春秋战国时代,二千年前那个时候,有许多学说,大家自由争论,现在我们也需要这个.
现在春天来了嘛,一百种花都让它开放,不要让几种花开放,还有几种花不让它开放,这就叫“百花齐放”.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范围之内,各种学术思想,正确的,错误的,让他们去说,不去干涉他们。……这一派,那一派,让他们去说,在刊物上、报纸上可以说各种意见。
毛泽东对“双百”方针的阐述
思考: “双百”方针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怎样理解“双百”方针中的“自由”?
返回
“百家争鸣”“百花齐放”
2021/5/7
摩尔根学派
李森科学派
1956年8月全国遗传学座谈会在青岛召开,明确表示不赞成把摩尔根的观点说成是唯心论,宣布全部摘掉过去强加给摩尔根学派遗传学的各种政治帽子.
建国之初中国也采取独尊李森科学派而贬损禁止摩尔根学派的态度。
著名植物学家胡先辅在《植物分类学简编》中批评了李森科,竟遭到政治批判。
接受者被认为是唯心主义的
建国初
接受者被认为是唯物主义的
建国初
第一个贯彻双百方针讨论的是生物学领域学派之争
“百家争鸣”“百花齐放”
2021/5/7
1956年毛泽东在中南海会见巴金等文艺界著名人士
话剧《关汉卿》剧照
“百家争鸣”“百花齐放”
2021/5/7
1964年,音乐舞蹈史诗《东方红》在北京首演
老舍话剧《龙须沟》
“百家争鸣”“百花齐放”
2021/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