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湖北师范学院城市与环境学院
士壤地理学实习报告
土壤剖面的野外观察
专 业 地理科学
班 级 1202 班
姓 名 陈俊霞
学 号 20121190102
成 绩
日 期2014年6月19日
一、实习目的 3
二、实验器材 3
三、实验地点 : 3
四、实验时间 3
五、实习内容 3
(一)选择土壤剖面点 3
(二)土壤剖面的挖掘 4
(三)土壤剖面发生学层次划分: 4
(四)土壤剖面描述 5
(五)土壤剖面形态特征的描述 5
鉴别土壤颜色 5
湿度 5
质地 5
土壤结构 6
土壤松紧度 7
孔隙 8
植物根系 8
土壤新生体 8
侵入体 9
六、实验结果与分析 9
一、 实习目的
土壤的外部形态是土壤内在性质的反映。土壤的剖面形态全面的反映并代表了土壤发
生学特征、物质组成、性质、及其综合属性,以及土壤景观的总体特征。它是诊断土壤性
状的基础和进行土壤分类的重要依据。
通过土壤的外部形态来了解土壤的内在性质,初步确定土壤类型,判断土壤肥力高低。
为土壤的利用改良提供初步意见。
在土壤基本形态观察的基础上,学会掌握土壤剖面形态的观察描述技术。
二、实验器材
铁锹,门塞尔比色卡,土壤坚实度,皮尺,剖面刀,铅笔、塑料袋,标签,纸盒,土
壤剖面记载表,文件夹。
三、 实验地点 :
我们所选的实验地是文家山,地处中纬度,太阳辐射季节性差别大,远离海洋。春夏
季下垫面粗糙且增湿快,对流强。受东亚季风环流的影响。文家山为山地地形,地势起伏
不大,平均海拔 25 米左右 。植被覆盖率高,土壤涵养水源的能力强,土壤较湿润,适宜
动植物生长。其气候特征,冬暖夏热,四季分明,光照充足,热量丰富,雨量充沛,为典
型的亚热带东亚大陆性气候。
四、实验时间
日期: 2014 年 6 月 19 日 经纬度:北纬 ° 东经 °
气压: 百帕 海拔:
天气: 25℃ -33 ℃ 多云转阵雨
五、实习内容
(一)选择土壤剖面点
选择原则:
1、要有比较稳定的土壤发育条件,即具备有利于该土壤主要特征发育的环境,通常要 求小地形平坦和稳定,在一定范围内土壤剖面具有代表性。
2、不宜在路旁、住宅四周、沟附近、粪坑附近等受人为扰动很大而没有代表性的地 方挖掘剖面。
(二)土壤剖面的挖掘
土壤剖面一般是在野外选择典型地段挖掘,剖 面大小自然土壤要求长2米、宽1米、深2米(或 达到地下水层),土层薄的土壤要求挖到基岩,一 ,,深1米。
挖掘剖面时应注意下列几点:
(1)剖面的观察面要垂直并向阳,便于观察。
(2)挖掘的表土和底土应分别堆在土坑的两 侧,不允许混乱,以便看完土壤以后分层填回,不 致打乱土层影响肥力,特别是农田更要注意。
(3)观察面的上方不应堆土或走动,以免破 坏表层结构,影响剖面的研究。
(4)在垄作田要使剖面垂直垄作方向,使剖 面能同时看到垄背和垄沟部位表层的变化。
(5)春耕季节在稻田挖填土坑一定要把土坑 下层土踏实,以免拖拉机下陷和折断牛脚。
(三)土壤剖面发生学层次划分:
土壤剖面由不同的发生学土层组成,称土体构型,土体构型的排列入其厚度是鉴别土 壤类型的重要依据,划分土层时首先用剖面刀挑出自然结构面, 然后根据土壤颜色、湿度、 质地、结构、松紧度、新生体、侵入体、植物根系等形态特征划分层次,并用尺量出每个 土层的厚度,分别连续记载各层的形态特征。一般土壤类型根据发育程度,可分为 A、R
C三个基本发生学层次,有时还可见母岩层(D),当剖面挖好以后,首先根据形态特征, 分出A、B、C层,然后在各层中分别进一步细分和描述。
土层细分时,要根据土层的过渡情况确定和命名过渡层:
(1)根据土层过渡的明显程度,可分为明显过度和逐渐过度。
(2)过渡层的命名,A层B层的逐渐过程可根据主次划分为 %或Ba层。
(3) 土层颜色不匀,呈舌状过渡,看不出主次,可用 AB表示。
(4)反映淀积物质,如腐殖质淀积 Bh,粘粒淀积B,铁质淀积Br等。
(四)土壤剖面描述
按照土壤剖面记载表的要求进行描述
1、记载土壤剖面所在位置、地形部位、母质、植被或作物栽培情况、土地利用情况、
地下水深度、地形草图可画地貌素描图,要注明方向,地形剖面图要按比例尺画,注明方
向,轮作施肥情况可向当地社员了解。
2、划分土壤剖面层次,记载厚度,按土层分别描述各种形态特征,土层线的形状及过
渡特征。
3、进行野外速测,测定pH值、高铁、亚铁反应及石灰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