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3
文档名称:

国外休闲观光农业,观光农业村.doc

格式:doc   页数:3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国外休闲观光农业,观光农业村.doc

上传人:zhangbing32159 2014/7/13 文件大小:0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国外休闲观光农业,观光农业村.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水土保持型生态农业是当地生态农业的主要模式。水土生态保持型生态农业的内涵,就是以防止水土流失为前提,以土地和水资源的合理利用为中心,以强化降水就地拦蓄入渗、恢复植被、建设基本农田、发展经济林和养殖业为5大主导措施,建立水土保持型生态农业体系,实现农林牧业的综合发展和生态经济的良吐循环。在该区发展集水型生态农业有广阔的应用前景,所谓“集水型生态农业”,就是在黄土高原半干旱地区农业发展的生产实践中逐步形成的。
它是以建设良性循环的农业生态经济系统为中心,利用人工集水面或天然集水面形成径流,将径流储存在一定的储水设施(如水窖)中,以供必要时进行有限补灌,并与农作种植管理措施相结合,同时兼顾经济、生态和社会三个效益的一种农业可持续发展模式[[253]。显然,集水型生态农业为黄土高原地区农业发展和生态环境恢复提供了新思路。通过集水和节水农业的发展,粮食单产得到大幅度提高,同时通过发展特色农业,增加了农民的经济收入,促进了当地土地利用结构的改变和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使相对节省下来的大面积土地进行退耕还草、恢复天然植被等成为可能,从而改善当地生态环境。
在旱源地区开展的高效旱作农业技术,具有极强的针对性和实用性。主要技术有4: 一是农田蓄墒农业技术;二是农田保墒农业技术;三是农田以肥调水技术;四是农田集雨补灌技术。具体做法是:通过修筑地边埂和源边埂,拦蓄径流,固沟保源;雨季及时深耕松土,促进降水就地入渗;缓坡地实行等高横坡耕作,拦蓄径流;翻耕之后和雨后及时耙糖保墒;冬闲田在越冬期镇压保墒;体闲期秸秆覆盖保墒;采用抗旱化学制剂抑蒸保墒;通过秸秆还田、增施有机肥、种植绿肥、粮豆轮作、增施化肥等措施,培肥地力,提高作物养分有效供给,发挥
“以肥调水”的作用;通过修建水窖、涝池、淤地坝等农业工程措施,集雨增墒,实现了降水在时间和空间上的聚集与调配。
宁夏西海固地区大通河流域,面积929 km2,位于黄土高原西部丘陵沟壑区,当地群众实施的小流域综合治理模式的内容包括:在沟谷打坝挡川,修造基本农田,增产粮食产量;在缓坡地上实行草田轮作,首蓓或草木挥与燕麦、糜谷子轮作;在陡坡地上则退耕种树种草。,灌木 ,植树240万棵,建农田防护林带840条。这种模式不仅使水土流失得到有效控制,而且在粮食面积减少30%的情况下,。
长江中下游区长江中下游区属于中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年均气温16-}-20 0C , >100C活动积温 5000-7000 0C,无霜期230--350 d,年降雨量1000--1800 mm,水热资源丰富,有利于农作物生长。长江中下游区河道纵横、湖泊密布,水利条件极为便利,农业精耕细作,素有鱼米之乡的美誉。这一区域由于缓冲湖水的湖区容量下降,上游集雨面宽,存在洪涝和低浸的威胁。本地区农业发展历史悠久,种植业以水稻为主。因此,以水稻为主体的生态农业模式在当地具有代表性。
如稻田养鱼、稻田养鸭、稻萍鱼模式等,在当地都是较好的生态农业模式。在水稻田中,放养鱼类和一些水生生物,水稻为鱼类提供了栖息和隐蔽的场所,而水稻腐烂的枯叶也可促进水生生物的繁殖,水生生物也可能成为鱼类的饵料。同时,鱼类取食水中的藻类和昆虫,可以减少水稻病虫害的发生,鱼类的粪便又可提高土壤肥力,鱼类的这两种作用可使化学农药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