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贫 血
一、概念
贫血是指人体外周血红细胞容量减少,低于正常范围下限的一种常见的临床症状。由于红细胞容量测定较复杂,临床上常以血红蛋白浓度(Hb)、红细胞计数(RBC)及红细胞比容(Hct)这三项指标来衡量病人是否贫血。
常见贫血课件
贫血的诊断标准
(一)成人贫血的诊断标准
成人贫血的诊断标准
常见贫血课件
(二)小儿贫血的诊断标准,出生10天内新生儿Hb≤145g/L;1个月以上Hb≤90g/L;4个月以上Hb≤100g/L;6个月~6岁者,Hb≤110g/L;6~14岁者Hb≤120g/L。
注意:在妊娠、低蛋白血症、充血性心力衰竭、脾种大及巨球蛋白血症时,血浆容量增加,此时即便红细胞容量是正常的,但因血液被稀释,血红蛋白浓度降低,容易被误诊贫血,而骨髓象红系增生改变不大。在脱水或失血等循环血容量减少时,由于血液浓缩,血红蛋白浓度增高,即使红细胞容量减少,而Hb、RBC及Hct往往正常或增高,骨髓象红系有时表现为代偿性增生,比例增高。
常见贫血课件
二、贫血程度划分
根据Hb浓度,成人贫血程度划为4级。轻度:Hb参考值下限至91g/l,症状轻微;中度:Hb90~60g/L,体力劳动时心慌气短;重度:Hb60~31g/l,休息时感心慌气短;极重度:Hb≤30g/L,常合并贫血性心脏病。小儿贫血程度的划分为6个月以上小儿同成人标准,新生儿和6个月以内小儿不照此标准。
常见贫血课件
三、分类
(一)根据红细胞MCV、MCH、MCHC对贫血的形态学分类
根据MCV、MCH、MCH对贫血的形态学分类
常见贫血课件
(二)镜下红细胞形态异常提示的贫血类型
异常形态红细胞对贫血疾病类型的提示
常见贫血课件
(三)根据骨髓有核细胞增生程度及形态学特征对贫血的分类
根据骨髓象细胞形态学特征对贫血的分类
常见贫血课件
再生障碍性贫血
一、概念
再生障碍贫血(AA),简称再障,是一组因化学、物理、生物因素及不明原因所致造血功能衰竭的综合征。
二、分类
(一)按其发病原因:分为先天性再障和获得性再障两种,同常所说的再障是指后者。获得性再生障碍性贫血,分为原因未明的原发性再障和继发性再障两类,各占一半。
常见贫血课件
(二)根据病程及表现分为:急性再障(AAA)、慢性再障(CAA)及潜延性再障(OAA)。急性再障又称重型再障I型。慢性再障又称轻型再障,如病情恶化,转为重型再障,称为重型再障II型。
(三)临床表现
AAA:起病急,进展迅速,病程短。贫血呈进行性,常伴有严重出血,出血部位广泛并有内脏出血;半数以上病例起病时即有感染。
CAA:起病缓慢,病程进展较平稳,病程较长,一般在4年以上,有的可长达十余年,以贫血为主,出血和感染较轻。
OAA:病之初期,除皮肤有时表现少许小血点,并无任何不适,随着病程的延长,出血和贫血症状逐渐加重,最后发展成典型的“慢再”表现。
常见贫血课件
(四)血象
AAA是重度全血细胞减少,重度正细胞正色素性贫血,,且绝对值<15×109/L;白细胞计数多<2×109/L,中性粒细胞<×109/L,淋巴细胞比例明显增高;血小板计数<20×109/L。CAA也呈全血细胞减少,但达不到AAA的程度。OAA病人初期,血小板少,一般30×109/L~50×109/L;×109/L左右,×109/L;血红蛋白和红细胞正常。
常见贫血课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