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3
文档名称:

小学语文吆喝教学设计优秀范文模板.docx

格式:docx   大小:82KB   页数:13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X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小学语文吆喝教学设计优秀范文模板.docx

上传人:qiang19840906 2021/5/11 文件大小:82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小学语文吆喝教学设计优秀范文模板.docx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小学语文吆喝教学设计优秀范文模板
[模版仅供参考,切勿通篇使用]
  听一听萧乾的《吆喝》,依旧能引发我们的无尽遐想,那往昔的生活片断,人生的种种印象仿佛都随着这吆喝声而鲜活起来。以下是XX整理的小学语文吆喝教学设计,希望可以提供给大家进行参考和借鉴。
  小学语文吆喝教学设计范文一
  【教学目标】
  1、速读课文,概括课文的内容要点。
  2、分析把握文章的结构,学****介绍复杂事物的方法和技巧。
  3、体味民俗文化的魅力,培养学生对生活的关注。
  【教学重点】
  1、品味京味语言,感受民俗文化的魅力。
  2、分析文章结构,学****本文在材料安排及过渡方面的技巧。
  【课前准备】
  学生:
  1、自读课文,借助工具书掌握“读一读,写一写”中列举的词语的音、形、义。
  2、提前一周到所在城市的街道上去搜集本地商贩的吆喝声,并做简单的描述和评论。
  教师:
  搜集当地的一些吆喝声,并进行归类。
  【教学设计】
  一、整体感知
  1、导入新课:
  广告可以说是我们现代人生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了,我们几乎每天都接触到广告,这一切都源于高速发展的信息技术。那么,在信息技术还很不发达的年代,广告的主要形式是怎样的呢?(学生猜测)对,那就是“口头广告”,通俗地说,就是──吆喝。吆喝既是早期广告的一种重要形式,而且也是我们民俗文化的一个重要内容。那么吆喝到底具有怎样的一番韵味呢?今天,我们就来领略一下萧乾笔下的旧北京城那悠远的吆喝声吧。
  (教师板书课题)
  2、检查预****情况:
  ⑴为下列词语中的加粗字注音:
  局囿()招徕()饽饽()秫()秸
  荸荠()隔阂()商贩()蘸()
  ⑵口头解释下列词语的意思:
  招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随机应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油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滑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隔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交流生活体验,激发学生的倾吐欲望和阅读兴趣:
  ⑴学生交流各自所搜集到的本地的吆喝声。
  首先在各学****小组内部进行交流,然后各小组推荐到班上进行交流。具体要求有:对此吆喝进行简单的介绍、模仿和评价。或者先由学生模仿该吆喝声,然后由其他同学猜猜这一吆喝代表的是哪种商品的经营,最后由学生进行简单介绍和评价。
  ⑵在学生介绍完各自搜集到的吆喝声后,教师根据学生的介绍,列出四至五种吆喝声:
  (兼顾时间、品种、声调特点),请2~3名学生尝试进行介绍。其他同学认真听听同学的介绍,并就同学的介绍写下若干的优点和不足,包括内容、条理、语言等方面的评价。
  二、研读与赏析
  自读课文,通过比较把握课文的内容及结构:
  ⑴自读课文,就以下问题进行思考、讨论:
  ?与同学的介绍有哪些异同?
  与同学的介绍相比,课文的内容似乎更为丰富、复杂。那么,作者又是如何做到条理清楚、杂而不乱的?
  你觉得作者对北京的吆喝声怀着怎样的感情?你能从同学的介绍中听出这种感情吗?
  ⑵学生围绕上述问题思考讨论后,在班上进行交流。
  相关提示如下:
  课文介绍的内容:
  吆喝所代表的经营品种(4~10段);各种吆喝声的具体内容(11段);吆喝的声调(12段);吆喝的音韵节奏(13段)等。
  课文的结构层次:
  教师应引导学生找总起句、过渡句来理清文章的脉络,从而梳理出如下板书:
  作者的感情:
  作者在对老北京街头吆喝声的娓娓介绍中,包含着怀念之情,包含着对往事的美好回忆,同时也对这些口头文化遗产的逐渐消失而感到惋惜。
  (末段“倒还剩一种吆喝”即可体会出来)
  ⑶在讨论、分析、比较的基础上,让学生归纳:在对纷繁复杂的事物进行介绍时,如何才能做到有条有理,秩序井然?
  小学语文吆喝教学设计范文二
  【教学目标】
  1、体会作者在写“吆喝”时的内在情感,了解“吆喝”中包含的民风民俗等。
  2、学****文章合理安排结构、注意语言的衔接过渡的方法。
  3、培养学生观察生活、感悟生活的能力。
  【重点难点】
  重点:朗读课文,把握文章的结构和语言特色。
  难点:体验作者在写“吆喝”中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