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39
文档名称:

高考诗歌鉴赏答题技巧定稿版.docx

格式:docx   大小:311KB   页数:39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X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高考诗歌鉴赏答题技巧定稿版.docx

上传人:妙妙 2021/5/12 文件大小:311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高考诗歌鉴赏答题技巧定稿版.docx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IBM system office room 【A0816H-A0912AAAHH-GX8Q8-GNTHHJ8】
高考诗歌鉴赏答题技巧精编WORD版
诗歌鉴赏
一、把握诗歌所塑造的形象
  诗歌中的形象,既可指叙事诗中塑造的人物形象,也可指抒情诗中的抒情主人公,还可指诗歌中所描写的景或物。诗歌的形象以景物为主,如杜牧的《山行》。
山行
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诗中写山中景色,有山路、人家、白云、红叶等,都构成了形象,且以经霜的红叶最具神韵。诗歌中的形象倾注着诗人的思想,比如说到“明月”,就与思乡、思人相联系,说到“清秋”,就与感伤、悲愁相联系,那么这里的“明月”、“清秋”就成了一种具有特定意味的形象,这种含有特定意味的艺术形象,就是诗歌中的意象。
  诗歌中塑造形象的常见方法有:
  1、铺陈手法。多见于叙事诗中。如杜甫的《兵车行》:“车辚辚,马萧萧,行人弓箭各在腰。耶娘妻子走相送,尘埃不见咸阳桥。牵衣顿足拦道哭,哭声直上干云霄。”这里用铺陈手法,直叙其事,勾勒出鲜明生动的艺术形象。
  2、细节描写。通过描写语言、动作、神态等细节来刻画人物的形象。如崔颢《长干曲四首(其一、其二)》“君家何处住?妾住在横塘。停船暂借问,或恐是同乡。”“家临九江水,来去九江侧。同是长干人,生小不相识。”上首诗是女方问,下首诗是男子答。问者问后不待回答,又自我介绍,表现出急切的心情;答者的解释包含着歉意。进一层想想,问答间又微露出彼此的欢悦之情。诗人通过人物对话,就
把人物形象描写得活灵活现。
  3、以小见大。如刘禹锡的《乌衣巷》:“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诗歌极写人世的沧桑巨变(这是一般)。但它描绘的,却只是南京城中乌衣巷的一段景色,而且只着力地刻画了燕子这一细节(这是个别),巧妙地用燕子不识盛衰、不辨贵贱,仍在已经换了主人的堂前又筑巢,抒发了作者独具个性的感受(用个别来反映一般)。
  4、多侧面描写。如李白的《望天门山》:“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诗中多侧面描写天门山:有高有低,错落有致;青山、碧水、蓝天、红日,还有耀眼的白帆,这几个景色,交相辉映。而且水是流动的,山却巍然不动,静的山屹立在动的波涛之中,更加显示了自然景象的雄伟气势。
  5、多种感觉综合。如柳宗元的《渔翁》:“渔翁夜傍西岩宿,晓汲清湘燃楚竹。烟销日出不见人,欸乃一声山水绿。”诗的第二句,写渔翁清早从清清的湘江汲起水来又点燃起江边的竹子,其中就包孕了手漾在绿水中的触觉、视觉意象和人处在烟火中的嗅觉、视觉形象。诗的第四句,棹歌一声,青山顿时呈现出原貌——上半句是听觉感受,下半句则是视觉感受。眼前的景色,似乎山更青了,水也更绿了,好像这山水之美恰是刚才那“欸乃一声”从仙境中召唤降落到人间来的。
多种感觉综合的形象描写,把人们带到一种飘逸超然得带点神秘味道的审美境界之中。
  6、背景氛围的交代,如怀古伤今。如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在描写人物形象之前,先写了赤壁的奇伟壮丽:“乱石穿空”,是仰视所见山峰的奇峭高峻;“惊涛拍岸”,是俯视所见水势的激扬奔涌;“卷起千堆雪”,是目光平视、放眼远望所见波涛澎湃、浪花翻卷的景象。最后概括于“江山如画”四字中,正是在这样的雄奇壮美的氛围色调中,英雄人物出场了。这里的背景描写,显然寄托着作者自己的思想感情。
二、鉴赏诗歌的语言
1、鉴赏诗歌的语言,就要看诗中哪些字词、哪个句子用得准确生动,哪些词语传达出了丰富的情感,哪些句子有着丰厚的意蕴。也即常说的“诗眼”“诗骨”。
  (1)要特别重视推敲诗中的动词,因为一个好的动词能够拨活整个诗句,特别是具有“多重含义”的动词。
  (2)其次是注意形容词的赏析。如白居易的“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其中,“红”“火”“绿”“蓝”等词绚丽多彩,把江南美景写得色彩鲜亮动人,让人过目不忘。
  (3)再其次是注意辨析副词、数量词的用法。如“前村深雪里,昨夜一枝开”,诗中的“一”与诗题的“早”字丝丝入扣,是数字用得妙极的典范。
  (4)谐音是汉语语音中的一个特殊形式,即运用音节相同或相近的一个词去代替另一个词,取得另一个词的意义效果。这种手法使表情达意更含蓄、机智,耐人寻味。如下面诗句:
  “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晴”谐音“情”]——刘禹锡《竹枝词》
  “梧树生门前,出入见梧子。”[“梧子”谐音:“吾子”(心上人)]——南朝《子夜歌》
2、鉴赏诗歌,还应注意诗歌的语言风格。从命题来说,对诗词语言的鉴赏分析,主要涉及的是语言的“特色”。以下词语可以借来评价诗歌的语言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