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25
文档名称:

怎么计算运算速度.doc

格式:doc   页数:25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怎么计算运算速度.doc

上传人:xxj16588 2016/6/6 文件大小:0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怎么计算运算速度.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运算的时间当量 1、一些行为实验已经揭示出数字和空间有紧密的联系。对数字和空间相互关系最经典的实验之一是 Deheane 等关于空间- 数字反应编码联合效应的实验( spatial - numericalassociation of response codes effect 简称 SNARC) 。在实验中, 要求被试判断奇偶数字, 而忽视数字本身的大小, 结果发现不管是奇数还是偶数, 对于较小的数字总是左手比右手反应快, 较大的数字则是右手比左手反应快。 Deheane 对此的解释是: 人们在心理上倾向于把数字表征为一条从左到右的“心理数字线”, 因此出现了左手反应对应于小数和右手反应对应于大数的这种对应关系。 2、经过大量练****后,被试可以从长时记忆系统中直接快速地提取答案。这种情况下, 被试不需要在语音环路中储存和保持加数、被加数和答案的信息。简单乘法运算知识(如,“九九乘法表”) 是通过反复背诵获得的, 因此它们的信息表征形式或加工可能会具有更多的语言特征。 3、对运算策略和工作记忆关系的研究表明, 应用不同的运算策略(如计数,分解或提取)可能需要不同的语音环路资源。 5、Fü rst和 Hitch 以两个三位数的加法的生成任务为实验材料,来研究语音环路在多位数加法运算中的作用。在实验中, Fü rst和 Hitc h 对加法任务的视觉呈现时间进行了操作,即将呈现时间分为两种:短时间呈现( 4000ms )和无呈现时间限制(即信息保持到被试按键做出反应后消失) 。对错误率进行分析的结果表明:语音任务干扰短时间呈现的多位数加法任务, 但对无呈现时间限制的多位数加法任务不产生影响。 Fü rst和 Hitch 还发现, 在语音任务条件下, 进位次数的增加使得被试出现了更多的错误。 Rammelaere 降低复述速度的严格要求(如连续而大声复述)后,语音任务仍然延迟了多位数加法的反应时间和增加了运算的错误率。值得注意的是, Rammelaere 首次在实验中对进位次数和进位数值两个变量进行了区分, 结果发现: 进位数值和语音环路的负荷交互影响多位数加法的运算, 但进位次数和语音环路负荷并不交互影响多位数加法运算。从上述研究表明, 语音环路参与多位数加法运算, 而且也参与多位数加法运算的进位操作,如用于保持进位数值。 No ?和 Dé ser t 等的研究为语音环路参与多位数加法运算提供了更为直接的实验证据, 他们发现被加数和加数中数字的音素特征越相似, 多位数加法(呈现时间为 1500ms )的时间越长,错误率也越高。 6、 De Rammelaere 区分这两个变量后,发现:进位次数与语音环路负荷不存在显著的交互作用,与中央执行系统的负荷存在显著的交互作用。相反, 进位值与语音环路负荷存在显著的交互作用, 与中央执行系统负荷不存在显著的交互作用。这些结果说明, 进位次数的增加直接增加了中央执行系统的负荷, 而进位值的增加则更直接地增加了语音环路的负荷。 7、一种观点认为,与不进位的算术运算(如, “ 23+34 ”)相比较,进位的算术问题(如“ 29+34 ”)要执行较多的运算步骤。如,将提取“ 9+4=13 ”加到十位数“ 2+3 ”上,而不是其他位置上。由于进位问题增加了需要中央执行系统协调的步骤数, 所以进位次数越多就需要中央执行系统进行更多的协调。尽管我们尚不完全清楚 RLG 任务的中央执行成分,但是进位需要利用中央执行系统资源是可以肯定的。我们以一个算式到运算的结果中, 出现数码的个数来判定运算的速度,数码出现越多,则表示运算的时间越长。运算的心理过程:编码(表征)-运算(提取) ——反应(输出结果) 。因此运算的时间分成三个部分,即编码时间,运算时间,反应时间。 8、真正从认知心理学角度探讨心算的研究可追溯到 1972 年 Groen 和 Parkman ?的研究, Groen 和 Parkman 及其后继者在试图解释心算的加工机理方面发现了心算活动的两种加工方式: 直接从长时记忆中提取算术知识与算术运算。大体而言,对于一简单的心算,如 9+6 、 3 × 5等, 我们可以很快脱口而出, 这就是从长时记忆中直接提取答案, 对于长期接触计算的人而言, 这种心算究其实质仅仅只是一种记忆提取,谈不上是思维活动;但对于 434+87 、 26× 38 这样的心算,如果我们并没有记住它的现成答案, 那只能通过一定的运算程序进行计算才能得到答案。这个运算程序的完成过程就是一个思维过程。 9、 1956 年, 美国的心理学家乔治· 米勒发表了一篇具有里程碑意义的论文《神奇的数字: 7± 2 :我们信息加工能力的局限》,这篇文章掀起了对现代心理学发展至关重要的“认知革命”。米勒提出, 对大多数人来讲,短时记忆的限度就是 7±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