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32
文档名称:

新常态下中国经济未来发展的趋势.docx

格式:docx   大小:2,388KB   页数:32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X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新常态下中国经济未来发展的趋势.docx

上传人:lu2yuwb 2021/5/14 文件大小:2.33 M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新常态下中国经济未来发展的趋势.docx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新常态下中国经济未来发展的趋势
新常态下中国经济未来发展的趋势

首先来谈第一个问题。我想,各位企业家和高管们对当前的经济状况应该都是感同身受。我本月从内蒙的锡林格勒到河南的郑州、漯河,到四川成都、雅安、西昌、攀枝花到云南昆明,看到了很多现象,总体感觉是,现在的情况不容乐观,并且这种不景气的状态已经渗透到了最边远的地区。
在锡林格勒的时候,我曾经在街头一个很小的饭馆吃饭,听老板说,他们现在的客流差不多是原来的三分之一。原来我们还以为餐饮业的不景气主要是因为“八项规定”,限制***吃喝等造成的,现在看来,还不仅仅是这个问题。在那样一个***消费不会光顾的小饭馆,生意衰退的主要原因是旁边的工地少了。原来都是工地的工人在这吃饭,而现在工人变少了,它的生意就直线下降。
的方向感、上层的安全感、民众的希望感。其中,最重要的是国家的方向感。国家方向感,要放到历史的脉络中来看。我们经历了改革开放,高速发展的三十年,还要接着走向下一个三十年。
但是,未来究竟会怎么样,人们也正处于一种困惑的状态。并且当经济衰退与经济转型结合在一起,这种困惑会越发强烈。这两年我一直在讲,最近一段时间可能是改革开放三十年来最让人困惑的一段时间,因为我们走不动了。
为什么这么说?因为在过去三十多年的改革开放时期,我们的困惑是基于明确的道路的。尽管中间会遇到障碍,但只要克服困难、排除障碍,继续前行就可以。但是这一次不同,似乎是在戈壁、沙漠里开车。
刚开始的时候,前面的车辙很深,似乎是有路的,但是走着走着,遇到了沙丘,车辙沿着不同的方向走了,有的甚至消失了。那我们怎么办?最后选择一条路,可能会是一条坦途,也可能是根本走不通的,一旦选择错了,就会陷入更大的麻烦之中。我们现在遇到的问题可以说是与原来
不一样的,在这样一种情况下,整个社会充满了困惑。
:打破过去的僵局,确立新的方向
但是关于经济未来的前景,我是一个乐观主义者。抛开政治的因素、社会的因素,仅就经济而言,我持乐观的态度。在过去二十年里,经济学家们都在讲中国经济的成就与奇迹,而我却我一直在强调中国经济与社会当中的问题。记得七八年前,我与当时的国家统计局局长一起开会,我们俩的观点正好相关反。
他是乐观主义观点,我是悲观主义看法,参会人员有支持他的,有支持我的。争论到最后也没有结果,我开玩笑说,原来,乐观主义的就是经济学,悲观主义的就是社会学。所以说,在过去的二十年里,我一直是一个悲观主义者。但是现在,整个社会好像都陷入了一种悲观的氛围,在这种情况之下,我去突然转变为了少数的乐观主义者。而我的乐观是有我的判断和逻辑的。
首先是逻辑性前景。逻辑性前景就是,如果条件具备,如果不出现问题,我们其实可能有一个乐观的前景。这个前景不见得是现实,它首先是逻辑的。
而整个社会处于悲观氛围,除了对道路选择上的悲观态度,更根本的问题是,我们快速发展的三十年,其实是天时、地利、人和的结果,是很多有利条件集中在一起的结果。比如大量的廉价劳动力、人口红利的存在等等。在房地产、汽车、家电这样一些非常有能量的产业的带动下,又正好赶上了经济全球化的过程,国际出口环境很好。
所有有利的条件集中到一起,支撑了我们快速发展了三十年。但是我们也知道,现在,这些条件都在发生变化,这种优势都在逐渐失去。在这种情况下,未来的二、三十年还会有不错的发展吗?如果有,条件、动力、优势在哪里?
我的看法是,如果我们具备了一定条件,一是能克服并渡过眼前的困境;二是保证今后不折
腾。如果有了这两个条件,中国在未来的二三十年里完全有可能继续有不错的发展前景。
在新的三十年,我们要做两件事:打破过去的僵局,确立新的方向,超越两个三十年。
打破僵局我们通过反腐做到了,但是确立方向却出现了问题。如果有四条可能的路,但是前面三条走不通,怎么办?只能走新路。
新的路有三个标准:
1、法统的连续性,符合最大公约数,通向现代文明的出口;
2、体制的有效性:体制要保证能有效运作;
3、政策的连续性。
,社会正在面临两个转型
我认为,中国社会正在面临两个转型,包括我十六年前提出的,从生活必须品时代向耐用消费品时代转型;和我今年春节提出来的,从大规模集中置业时代向后置业时代转型。
这两个转型提示了一个非常重要的趋势。从企业角度思考经济状况,可能大家特别关注政策因素,因为政策在中国起到了重要作用。但是从长远来看,政策有可能发生变化。那么我们要关注什么?要关注谁也挡不住的趋势。这两个转型表明的就是这样的趋势。

2000年的时候,我发表了题为《中国开始进入耐用消费品时代》的文章,提出了从柴米油盐时代向汽车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