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高中生物课本中的进化知识点总结
高中生物学的每一章都蕴含着生物进化知识,全篇始终贯穿着进化的观点。筛选、整合和挖掘这些进化点,对学生科学地认识生命自然界及其发展规律、增强学习的条理性、建立正确的世界观大有裨益。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关于高中生物生物的进化相关知识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高中生物学中的进化点归纳
1、基因分子结构的进化
核酸、蛋白质、糖类、脂质、水和无机盐是细胞内的生命物质。其中核酸和蛋白质在生命活动中有着十分重要的生理功能。这里仅以遗传物质—基因结构的进化为例来加以说明。
1944年,由于艾弗里1877-1955及其同事的工作,得出了DNA是遗传物质的结论,这个争论了几十年的问题画上了圆满的句号。但整个DNA分子并非都具有遗传性,起遗传作用的只是DNA分子上有遗传效应的片段,这个片段是基因。我们知道,原核生物细胞中的基因是由成百上千个脱氧核苷酸组成的。组成基因的脱氧核苷酸序列可分为不同的区段,在基因表达过程中,不同区段所起的作用并非相同。有的可以转录为相应的mRNA,进而指导蛋白质的合成。这个区段的基因叫编码区。有的不能编码蛋白质,这段叫非编码区,非编码区是由上游和下游的DNA分子组成的。就原核生物来说,其基因结构是连续的。也就是说,只要是编码区就有编码蛋白质的功能。而真核细胞基因中的编码区的结构较原核生物有很大的不同,其结构复杂得多。上面已经讲到,原核生物的基因是连续的,那么真核生物的基因是间断的,或者说是不连续的。因为有内含子的存在将外显子隔开,内含子的发现是近几十年来分子生物学研究领域的一个最重大突破。由此看来,从基因进化这个角度看,基因结构的进化趋势是:连续
间断。
2、细胞结构上的进化
从原核细胞发展成为真核细胞,最显著的变化是生物膜系统的分化。在真核细胞中膜系统是细胞分化的基础,第一,分化出核膜,将细胞分为细胞核和细胞质。遗传物质的转录与复制在细胞核中进行,物质代谢、能量代谢等代谢过程在细胞质中进行。这样使得核和质的分工更加明确、准确。第二,分化出多种细胞器,使得细胞的结构和功能区域化和特定化,使细胞器的职能更加清晰,提高了代谢效率。细胞结构的复杂化和功能的专一化是细胞进化的显著标志。
3、动物个体发育的进化
:鱼类、两栖类的受精过程离不开水,是在体外进行的,胚胎的发育也是在体外进行的。爬行类、鸟类的受精及胚胎发育是在体外完成的,哺乳类的受精及胚胎发育是在体内进行。受精方式:体外受精 体内受精。
:爬行类、鸟类的生殖形态是卵生,需要在体外的适宜的温度等条件下,继续发育才能成为新个体。而哺乳类的生殖形态是胎生,由母体产生的个体是一个小的幼体。幼体可以得到母体适合生长发育的条件,便于得到母体的保护以及获得充分的营养物质,提高了幼体的成活率。生殖形态进化为:卵生 胎生。
:鱼类、两栖类动物的胚胎无羊膜和羊水,其胚胎发育离不开水,幼体生活在水中。爬行类、鸟类和哺乳类动物在胚胎发育的早期,从胚胎的四周表面开始,形成了围绕胚胎的胚膜。胚膜的内层叫羊膜。羊膜内的液体叫羊水。它的存在可使得胚胎发育摆脱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