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1.在自主活动中享受学习的乐趣,喜欢数学有人说“思维的火花在于指间”,通过动手做,学生的思维得到了激发。实践证明,让他们投入到丰富的学习活动中去,动起来,是一种行之有效的途径。所以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提供给学生许多不同的学具,以小组的形式,让学生自己选择喜欢的学具制作平行四边形,让每个学生都有观察、操作、分析、思考的机会,提供给学生一个广泛的、自由的活动空间。通过在钉子板上围一围,方格纸上画一画,吸管摆一摆探索发现“对边相等”这一特征。用图形摆一摆,发现平行四边形和其它图形的关系。当学生通过动手动脑,在探索中初步发现平行四边形的特征。这些发现,对于小学生来说则是他们利用自己已有的知识经验,在独立操作、独立观察、测量、思考以及相互讨论的基础上得出的“新发现”,这就是他们的创造。教学到这里,我又不失时机地引导他们去验证,对 “全新发现”作出积极的评价。通过说一说,让学生不仅深刻理解平行四边形的特征,使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而且进一步激发学生探索、研究的欲望,通过大胆尝试、探索,感受数学的乐趣,激起学习的热情。
2.在探索发现中体验成功的喜悦,拥有自信布鲁纳说过,探索是数学的生命线,没有探索,便没有数学的发展。数学家弗赖登塔尔也说过,学习数学的唯一正确方法是实行“再创造”,教师的任务是引导和帮助学生去进行再创造,而不是把现成的知识灌输给学生。本节课的教学,我力图通过适当的引导,启发学生自己去主动探索和发现知识,在此过程中体验成功的喜悦,增强学习知识的自信心。教学为着这个目标去努力,也实现了这个目标。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平行四边形的特征是学生自己动手、动脑,探索和发现获得的,而不是我教给他们的。我先让学生“做一做——看一看——说一说”来感知平行四边形的特征,为学生创设了继续探索的空间。我鼓励每一个孩子根据自己的情趣、愿望和能力,用自己的方式去操作、去探究、去学习。仔细地观察,自由地表述,培养孩子成为学行四边形的教学安排主要有以下几个过程希望达到的目标:
一、动手做图形。
这一教学环节的安排,主要是给学生提供自我创造的 平台,让学生自己选择适合的学习内容与创作方式而达成自我创造知识,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从自己的创作中体验到成功感,让学生觉得学习数学就是这么容易,从而产生愿学、乐学的学习情感。
二、探究图形的特征。
以学生先猜测再验证最后得出结论的学习方法引 导学生自主探究,目的是让学生感悟怎样学习省时省力效率高。同时让学生明白获取知识的方式可以由自己的探索而求知、认知。培养探究的意识。
三、认识底和高。设计一定的情景,让学生给老师提个建议,目的是希 望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三角形的底和高的认识,平行线间有无数条垂直线段)进行自我生成、实现发展知识(平行四边形的底和高,以及高有无数条)。
四、游戏教学。教师创设合作的先决条件(必须有两个、四个同样的三角形),使学生意识到要主动合作学习,从而产生在情感上乐于合作,行为上善于合作,增强合作意识,培养合作精神。
通过今天这一节课,这样的教学研讨形式,想让我们的课堂、我们的学生在学习活动的方式上多样化,让学生交流的空间更宽、思维角度更广。要让学生在老师营造的教学情景中主动参与教学活动,积极动手、动口、动脑。想让学生在教学过程中主动合作,乐于合作,善于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