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4
文档名称:

望海楼导游词.docx

格式:docx   大小:85KB   页数:14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X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望海楼导游词.docx

上传人:gxngqvk 2021/5/15 文件大小:85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望海楼导游词.docx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望海楼导游词
[模版仅供参考,切勿通篇使用]
  作为一位尽职的导游,通常需要用到导游词来辅助讲解,导游词是讲解当地的基本情况,介绍风土人情的文章。那要怎么写好导游词呢?以下是XX为大家收集的范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各位游客:
  大家好!
  【望海楼入口】
  欢迎各位来到泰州凤城河风景区参观游览,我们现在所在的位置是凤城河风景区的一部分——望海楼景区门前。首先我们看到在大门的正中有这样一块匾额,上面写着“江左胜境”四个大字,这是由著名的大书法家沙孟海所书。这四个大字道出了整个景区的气势。江左指的是泰州的地理位置,长江自西向东流向,泰州处于长江的北岸,所以称为江左。两侧的匾额上分别还有四个古朴典雅的大字为“汉唐古郡、淮海名区”,是由当代草圣林散之来泰州时挥毫留下的墨宝,凸显了泰州历史文化名城的地位。在两侧的这副楹联“胜势壮东南遥望云霞出海曙,名园环左右喜迎梅柳渡江春”是由书法家协会副主席言恭达所书。由此也可以感受到我们整个景区的历史人文气息。下面请各位随我一起进园参观,感受一下我们景区的历史文化。
  【泰州概况】
  ,进入景区,首先映入大家眼帘的就是望海楼景区的核心景观————望海楼,在望海楼的西侧有文会堂,东侧有州城遗址、古城池地雕广场、碑苑等等,接下来我们一一参观。我们第一个要去参观的就是东侧的碑苑景块。在参观之前我先简单的介绍一下泰州,泰州地处于江苏中部,长江北岸,是江苏省首批历史文化名城之一,距今已有2100多年的历史了。在刚开始的时候这里并不叫泰州,因为地处大海一滨,是东方之洲,太阳升起的地方,所以古称“海阳”,初汉的时候开始设县,当时的泰州地处海边一处高地,所以称为“海陵县”,这个“陵”就是高地的意思,东晋时设郡,叫做“海陵郡”,到南唐的时候始为州治,先民企盼“龙凤呈祥、国泰民安”,于是就取“泰”字来命名,命名为“泰州”,一直沿用至今。刚才我们在入口处看到的匾额“汉唐古郡、淮海名区”是当代草圣林散之所留下的墨宝,其实历史上这八个大字不是仅仅说泰州的,说的是“四陵”,哪四陵呢?泰州是海陵,扬州是广陵,常州是兰陵,南京是金陵。当年林散之来泰,觉得这座城市充满了历史人文气息,所以特意留下这八个大字。
  【碑苑】
  前面我们看到这一个景块就是碑苑,从外围上看是一片竹林,其实在竹林的深处隐藏着20块形状大小材质各异的石碑,展示了20首古往今来文人歌咏我们泰州的诗词。从内容上来说,涵盖了从晋朝到当代的一些名作,历代描绘泰州的诗词,其中不乏有左思、王维、陆游、郑板桥等一些大诗人。从书法上来说,有2件是采用的原件,分别是当代赵朴初老先生的一首《踏莎行》和明代储罐的一首《自柴墟归海陵》,而另外18首分别是由分布在全国各地的18位知名的泰州籍书法家所写,这其中有许多国内顶尖的书法家,包括书协理事王东龄等。书法形式也有篆、隶、草、楷、行几种字体,现在我们就一起穿过碑苑,通过古人的诗词来了解一下泰州。
  进入碑苑,我们首先看到的是赵朴初老先生的一首《踏莎行》,赵朴初是原全,佛教协会会长。这首《踏莎行》是赵老在1993年看过梅兰芳史料陈列馆后为泰州题写的。“州建南唐,文昌北宋”讲的是泰州南唐建州,在北宋期间文风大盛。“名城名宦交相重”说的是泰州历代“名宦”很多,仅北宋就出了五位宰相。晏殊、范仲淹的名句很多,于是赵老就信手拈来,联词成句:“月华如练旧亭台,清词范晏人争诵”。下阙“朗润明珠,翩仙彩凤”赵老是继续用典故,写的是一代京剧大师梅兰芳,讲梅兰芳清润歌喉。梅兰芳是“四大名旦”之首,他也是第一位将的京剧传到国外并获得国际盛誉的戏曲表演艺术家,受到万人的敬仰。“重光殿宇古招提”是说千年名刹光孝寺。光孝寺距今已有1700多年的历史,赵老当日泰州之行,目的之一就是推动光孝寺的修复。最后一句“放翁大笔今堪用”写的是大诗人陆游,陆游曾为光孝寺题写碑文。所以赵老借放翁语表达法炬复燃的信心。
  第二块石刻上的诗词《海陵》是宋代刘攽所写,作者刘攽是宋仁宗庆历年间的进士,曾任过泰州通判。书者是刘灿铭,值得一提的是,在我们碑苑里一共有三位书法博士,刘灿铭就是其中一位,现为美院书法博士,南航艺术学院院长、教授,书协会员。
  第三块石刻上的这首是清代孔尚任在泰州编写桃花扇时创作的《宗定九自广陵来访,同黄仙裳、交三、秦孟妮即席分赋》,题目中提到的黄仙裳也是孔尚任后来写进《桃花扇》里的主要人物。我们河对岸的桃园就是为了纪念孔尚任的。书者是泰州书画院的老院长俞振林,因为他是学国画出生,而后才转攻书法的,所以他的书法也是自创一派,有点像汉隶的转型,也有点像写经文的字体。
  第四块石刻上的《五月泰山岳祠闻杜鹃》是清代邓汉仪所写,泰山岳祠指的是城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