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8
文档名称:

《促织》教学实录.docx

格式:docx   大小:20KB   页数:8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X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促织》教学实录.docx

上传人:1017848967 2021/5/16 文件大小:20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促织》教学实录.docx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促织》教学实录
  执教 刘建松
  记录
  马秀芝
  时间6月15日下午第三节
  班级 上虞丰惠中学高二(2)班
  《促织》作为一篇传统老篇目,老树能发新芽。要理解蒲翁的一片苦心,这对现代的中学生来说是有隔膜的,我们只看故事表面,却忽视了故事背后的荒诞,及人在荒诞社会中的异化。本实录试图解决表象和内在这样一组关系。
  师:同学们,你们是几班?
  生(大声):二班。
  师:二班是文科还是理科?
  生:文科。
  师:文科生有个特点。就是容易动感情。比如像红楼梦中的优秀文科生林黛玉同学一到秋天就看着海棠花,吐血写诗。真是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夏天到了,学校里能引发你的思绪的事物有吗?
  生(1):比如学校池塘中的荷花我喜欢。映日荷花别样红。
  生(2):池塘中的蛙声也可以。听取蛙声一片嘛。
  生(3):樟树上的猫头鹰 (生笑)晚上听起来特恐怖。
  师:猫头鹰是国家保护动物,绝对不是恐怖组织(生笑)保护保护再保护。我送给大家一首诗,出自古老的《诗经》:七月在野,八月在宇,九月在户。猜一猜,是哪一种动物?
  生(部分):老鼠。
  生(部分):青蛙。
  师:看来我只能写出第四句:十月蟋蟀入我床下。(生大笑)我们的古人对蟋蟀的活动规律是了如指掌。蟋蟀还有个小名叫……
  生(全体):促织
  师:为何叫促织呢,谁来解释一下?
  生(4):可能蟋蟀的叫声和织布机的声音相似,……
  师:恭喜你,答对了。(生笑)古人特别敏感。认为蟋蟀的叫声和织布声相仿,又届深秋,一听到促织叫声促女纺织,妇女就准备冬衣,怀念征人,宋代姜夔《齐天乐》:“哀音似诉,正思妇无眠,起寻机杼。曲曲屏山,夜凉独自甚情绪。”写出了一位缅怀远人的女性闻蟋蟀声后的惆怅。假如有人一听到蟋蟀声,就为我打毛衣,那是本人感动得热泪盈眶。(生笑)促织在诗歌中充满温馨浪漫的,但在蒲松龄的小说《促织》中,一只小小的东西却引起了轩然大波,家庭的兴衰,悲喜交替。令人感慨万千。预知后事如何,且听下文分解。( 生笑)
  师:标题是《促织》,此标题有何作用?
  生(5):线索吧。
  师:那文中出现了几只不同寻常的促织,能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吗?
  生(6):第一只是祸不单行的促织。
  生(6):第二只是高大威猛的促织。是村中少年好事者所养。
  师:村中好事者是个特殊句式。
  生(6):定语后置,应是好事少年。
  生(7):当然还有儿子魂化的促织。但有点不真实。
  师:那这小东西是怎样影响的成名一家的?先说一说成名家中的成员,无非是三人……
  生(全部):成名,成妻,成子。
  师:成名一开始的身份是什么?
  生(全部):童生。
  师:哦,童生,跟在坐的各位差不多年轻吧。(生笑)
  生(部分):不。是老童生,连孩子都九岁了。
  师:对,所以文中用了一个词语“久不售”,就是屡试不中,屡败屡战。科举只是块敲门砖。用过了就可扔掉。后来他的身份变了吗?
  生(8):变了,当了里正。
  
  师:何为里正
  生(8):大概是个官吧。   生(9):没有,文中说不敢敛户口,可能一方面他性格迂讷,另一方面能力有限。
  师:这样一个有书呆子倾向的成名,“会征促织”,征促织可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