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养鸡的科学方法散养鸡的养殖方法
养鸡是我国城乡广大人民群众一项传统的、具有投资少、规模小、见效快的饲养业。今天我为大家推荐养鸡的科学方法。 养鸡的科学方法是什么
(一)选雏
挑选健壮的雏鸡,主要通过一看、二摸、三听、所谓"一看",就是看外形,大小是否均匀,符合品种标准;羽毛是否清洁整齐,富有光泽。"二摸",就是摸身上是否丰满,有弹性。"三听"则听叫声是否清脆响亮。健壮的雏鸡一般表现为:眼大有神,腿干结实,绒毛整齐,活泼好动,腹部收缩良好,手摸柔软富有弹性,脐部没有出备点,握在手里感觉饱满温暖,挣扎有力。反之,精神萎靡,
绒毛杂乱,脐部有出血痕迹等均属弱雏。
雌雄鉴别雏鸡的雌雄鉴别方法,通常有以下几种:
1 肛门鉴别法首先看肛门的张缩情况,一般雄雏的肛门括约肌比雌雏发达,挛缩能力强。因此,在出雏的当天,可将雏鸡托在手中,看其肛门的张缩情况,如果闪动恰恰而有力,为雄雏;而闪动一阵、停一阵、再闪动一阵,张缩次数较少且慢,为雌雏。
2 羽毛鉴别法主要根据翅、尾羽生长的快慢来鉴别,雏毛换生新羽毛,一般雌的比雄的早,在孵出的第四天左右,如果雏鸡的胸部和肩尖处已有新毛长出的是雌雏;若在出壳后七天以后才见其胸部和肩尖处有新毛的,则是雄雏。
3 动作鉴别法总的来说,动物雄性要比雌性活泼,活动力强,悍勇好斗;雌性的比较温驯懦弱。因此,一般强雏多雄,弱雏多雌;眼暴有光为雄;柔弱温文为雌;动作锐敏为雄,动作迟缓为雌;举步大为雄,步调小为雌;鸣声粗浊多为雄,鸣声细悦多为雌。
4 外形鉴别法雄雏一般头较大,个子粗,眼圆形,眼睛突出,嘴长而尖,呈钩状;雌雏头较小,体较轻,眼椭圆形,嘴短而圆,细小平直。来航鸡发育较快,雌雄翅尾羽都出得早,较难识别,一般在15日龄左右,可根据冠子的发育状况鉴别。
(二)育雏前的准备
育雏前对鸡舍要全面检查和维修,主要是为了有利于保温、凡门窗、墙、棚顶、屋顶等有损坏的都要及时维修。特别要注意防贼风和漏雨,又要注意能够调节空气,在炎热季节能通风透气。布局要合理,便于饲养管理和防疫工作的进行。
育雏笼、饲养槽、饮水器等设备用具,在每次进雏前必须用清水认真洗刷干净,特别要注意死角地方,并要经过阳光曝晒。鸡舍地面要用消毒药消毒,墙壁也要喷洒消毒。
进雏前先打开保温热源或保温伞的电源,使育雏室内周围达到32-34℃的稳定温度时才进雏鸡,特别是气温较低时更应注意。如果没有保温伞而房屋空间又大的话,可在离地面80公分处用能保温的物件盖上,以降低和缩小空间,达到保温目的。
进雏前要按照雏鸡的要求,选用优质饲料。-。育雏的前20天龄食量很少,不要储备太多的饲料,以免久放变质。同时,要准备些常用药物,如雏禽开食补盐、葡萄糖、施得福、硫酸新霉素、鸡宝-20、威霸先、特效米先等。
小鸡从出壳到60日龄左右叫雏鸡,这段时间的培育亦称育雏。人工育雏,就是根据雏鸡的生长发生规律,应用科学方法进行喂养。
(三)调节温、湿度
初出壳雏鸡个体小、娇嫩、绒毛短,保温能力低,调节体温机能也还不完善,直到3-4周龄,才逐渐完备。因此,搞好防寒保温,调节适宜的温、湿度,是养好小鸡,提高雏鸡成活率的关键。
1 雏鸡适宜的温度幼雏保持在30-32C。以后,每5天降温1-2C,一个月龄后,如外界气温在20C以上时,可以自然给温,否则应继续保温。温度适宜与否,可观察雏鸡的形态表现:如雏鸡挤成一堆,不爱活动与吃食,不时发出"吱、吱"叫声,音长而无力,是温度过低的表现;如果雏鸡两翼下垂,张口喘气,拍翅抢水喝,不时发出"啾、啾"声音,叫声尖而短,则是温度过高,只有雏鸡分布均匀,活动、吃食正常,羽毛平整光亮,排除粪后粪便多呈现条状,睡眠时头颈伸直,安静等说明温度合适。 调节雏鸡温度的方法很多,小群鸡可放于纸箱或木箱,箱内铺垫干草或棉絮,垫料下还可放置热水袋,或用电灯照明取暖。大群鸡可采取温室保育。
2 育雏舍湿度调节育雏舍(室或箱)内若太干燥,鸡体内水分散发量大,对雏鸡生长不利;若湿度太大,空气不流通,雏鸡容易感染病。适时的相对湿度为55-65%。调节的方法,只要饮水器内不断水即能达到要求;霉雨季节湿度偏大时,可加厚干燥的垫料并及时清理潮湿垫料即可。
(四)及时供水开食、搞好日粮搭配
1 雏鸡饮水,雏鸡开食之前,-%的高锰酸钾水溶液(呈浅红色即可),以清除胎粪和消毒肠胃。然后喂给8%的蔗糖水,可提高雏鸡成活率。最后再喂料。然后,要经常供给饮水,以免因缺水,而一下子暴饮拉稀死亡。饮水宜先用温开水,以后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