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3
文档名称:

国学经典诵读心得体会 国学经典诵读的心得体会论文.doc

格式:doc   大小:29KB   页数:13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国学经典诵读心得体会 国学经典诵读的心得体会论文.doc

上传人:lily8501 2021/5/16 文件大小:29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国学经典诵读心得体会 国学经典诵读的心得体会论文.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国学经典诵读心得体会 国学经典诵读的心得体会论文
国学经典凝聚中华民族先辈的智慧结晶,每个人对于诵读国学经典,都有着不一样的心得体会。以下是我精心整理的国学经典诵读的论文的相关资料,希望对你有帮助! 国学经典诵读的论文篇一
诵读国学经典 提升人文素养
【摘 要】在今天的互联网时代,知识更新速度快,而调查显示青少年读书的时间越来越少,如此背景下,我们该如何阅读呢?文化是国家和民族的灵魂,集中体现了国家和民族的品格。中华民族的经典文化灿若星河,它凝聚了前贤的大彻大悟,睿语哲思。浓缩了华夏五千年的思想精粹,感染和熏陶了一代又一代的龙的传人,正是有了这样宝贵的精神财富,让我们在读经诵典中养德行,学做人。使我们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道德品质,真正做到了"进人耳,入人心"。
【关键词】国学经典;提升;人文素养
一、无心插柳,墙内开花墙外香
国学经典诵读,得到了广大家长的积极响应与参与,他们和孩子一起诵读,共同学习,共同提高。在这种自然的交流中,家长与孩子不仅是学习的交流,更多地是心灵的交流。这种跨越台阶的沟通,是构建学得一位家长曾经说过:"我们也要和儿女们一起诵读经典,不然该如何在儿女们面前立足,怎么样去教育他们呢?通过和他们一起诵读经典,既可以提高自己,又可以打开孩子们的心灵之窗,何乐而不为。"
父母子女一起诵读经典,更能增进亲子感情,是最好的亲子活动。一些专家学者还从理论的角度证明,在儿童阶段提倡读诵经典,是一个出力少、见效快、后劲足的教育方法:
出力少――每天只需诵读20-30分钟即可,不用特意抽出大量时间来背诵,不需要多加解释,不增加家长负担。
见效快――学生诵读2-3个月后就可发生明显改变。
后劲足――在学生记忆力正发展的时候加以训练,其记忆力会达到较高的顶峰。而且记下的东西包含了大量优秀的中外经典文化知识,个人一辈子也受用不尽,解读不完。当孩子把这些记到脑子里,就自然激发了他们的理解力和创造力,这是永不枯竭的源泉!
诵读经典是费时少、投入低、收效高的方法,在全面推行素质教育的今天,其意义更加深远。我认为,自从学校诵读经典后,班级气氛比较融洽、生活常规明显进步、教育管理也觉得轻松了许多。
二、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指出《论语》文采绚丽,语言精粹,为世人所仰慕。如:"子贡曰:《诗》云:'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其斯之谓与?"(《论语学而第一》),摘引《诗经》中的诗句来生动、形象、确切地比喻君子自我修养的高要求。
又如:"子曰:吾十有五而至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论语为政第二》),此段话铺陈了人的生命发展的六大阶段。构建了生命追求的美好境界,令人无限向往。而展示每个阶段特点的"学"、"立"、"不惑"、"知天命"、"耳顺"、"从心所欲,不逾矩",这些词语不仅用得精当,而且充满灵动,或长或短,还不乏音韵之美。
有心理学家指出,人的记忆力在儿童时期发展极快,13岁以前是儿童记忆力发展的黄金时期,是人的一生心灵最清澈的时代。记忆力的黄金年代,在生命中将一去不复返,也需要"抢救"。"中华古诗文经典诵读工程"也是孩子记忆力的抢救工程。
三、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经典"是一个民族博大智慧和美好情感的结晶,所载为至理常道,透射着人文的光芒,其价值历久而弥新,任何一个文化系统皆有其永恒不朽的经典作为源头。一个人在他儿童心灵最纯净、记忆力最好的时候接触最具智慧和价值的经典,可以奠定他一生高远的智慧和优秀的人格的基础;成为他一生去不断消化、理解、受益的文化根基。罗曼罗兰曾说过:"一个民族的政治生活只是它生命的浮面;为了探索它内在的生命――它的各种行动的源泉――我们必须通过它的文学、哲学和艺术而深入它的灵魂,因为这里反映了它人民的种种思想、热情和理想。"
所以,一个处在当今信息滔滔、知识爆炸时代的中国人,如果他从来没有读过《老子》、《论语》、《诗经》、唐诗、宋词、汉文章......如果他对于"天下为公"的理念、"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风骨、"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操守、"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胸怀、"位卑未敢忘忧国"的精神、"无为而无不为"的智慧、"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道德原则......这一切都一无所知,而今,目睹社会之怪现状,谁没有切肤之痛?社会道义的日渐消亡,君子之风的日渐远去,短视近利,诈虞日盛;众生人等心量不广,涵养不深,人生态度无所依归,理想不敢坚持;青少年犯罪年龄的降低,校园暴力事件的频传,不以堕落为耻的品行,显示了人心的极度空虚,人生方向感的彻底失落。
我便以讲故事的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