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
,理解电子云、电子层(能层)、原子轨道(能级)含义.
:,电子浮现机会大,电子云密度越大;离核越远,电子浮现机会小,电子云密度越小.
电子层(能层):依照电子能量差别和重要运动区域不同,、L、M、N、O、P、Q.
原子轨道(能级即亚层):处在同一电子层原子核外电子,也可以在不同类型原子轨道上运动,分别用s、p、d、f表达不同形状轨道,s轨道呈球形、p轨道呈纺锤形,、3、5、7.
2.(构造原理)
理解多电子原子中核外电子分层排布遵循原理,能用电子排布式表达1~36号元素原子核外电子排布.
(1).原子核外电子运动特性可以用电子层、原子轨道(亚层),不存在运动状态完全相似两个电子.
(2).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原理.
①.能量最低原理:电子先占据能量低轨道,再依次进入能量高轨道.
②.泡利不相容原理:每个轨道最多容纳两个自旋状态不同电子.
③.洪特规则:在能量相似轨道上排布时,电子尽量分占不同轨道,且自旋状态相似.
洪特规则特例:在等价轨道全布满(p6、d10、f14)、半布满(p3、d5、f7)、全空时(p0、d0、f0)状态, [Ar]3d54s1、29Cu [Ar]3d104s1.
(3).掌握能级交错图和1-36号元素核外电子排布式.
①依照构造原理,基态原子核外电子排布遵循图⑴箭头所示顺序。
②依照构造原理,可以将各能级按能量差别提成能级组如图⑵所示,由下而上表达七个能级组,其能量依次升高;在同一能级组内,从左到右能量依次升高。基态原子核外电子排布按能量由低到高顺序依次排布。
第一电离能:气态电中性基态原子失去1个电子,转化为气态基态正离子所需要能量叫做第一电离能。惯用符号I1表达,单位为kJ/mol。
(1).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周期性.
随着原子序数增长,元素原子外围电子排布呈现周期性变化:每隔一定数目元素,元素原子外围电子排布重复浮现从ns1到ns2np6周期性变化.
(2).元素第一电离能周期性变化.
随着原子序数递增,元素第一电离能呈周期性变化:
★同周期从左到右,第一电离能有逐渐增大趋势,稀有气体第一电离能最大,碱金属第一电离能最小;
★同主族从上到下,第一电离能有逐渐减小趋势.
阐明:
①同周期元素,从左往右第一电离能呈增大趋势。电子亚层构造为全满、半满时较相邻元素要大即第 ⅡA 族、第 ⅤA 族元素第一电离能分别不不大于同周期相邻元素。Be、N、Mg、P
②.元素第一电离能运用:
.
. I1越小,金属性越强,表征原子失电子能力强弱.
(3).元素电负性周期性变化.
元素电负性:元素原子在分子中吸引电子对能力叫做该元素电负性。
随着原子序数递增,元素电负性呈周期性变化:同周期从左到右,主族元素电负性逐渐增大;同一主族从上到下,元素电负性呈现减小趋势.
电负性运用:
(普通>,非金属元素;<,金属元素).
(两元素电负性差值>,离子键;<,共价键).
(电负性大为负价,小为正价).
(表征原子得电子能力强弱).
,按原子半径依次减小,元素第一电离能逐渐升高顺序排列是
A.K、Na、Li B.N、O、C C.Cl、S、P D.Al、Mg、Na
、Y元素同周期,且电负性X>Y,下列说法错误是
A.X与Y形成化合物时,X显负价,Y显正价
B.第一电离能也许Y不大于X
C.最高价含氧酸酸性:X相应酸性弱于Y相应酸性
D.气态氢化物稳定性:HmY不大于HmX
(I1),气态正离子继续失去电子所需最低能量依次称为第二电离能(I2)、第三电离能(I3)……下表是第三周期某些元素电离能[单位:eV(电子伏特)]数据.
元素
I1/eV
I2/eV
I3/eV
甲
乙
丙
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