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八年物理下知识归纳总结
第六章 电压 电阻
一、电压
电压:一段电路中产生电流,它两端就要有电压(电压是使电路中自由电荷发生定向移动形成电流因素)。电源提供电压,电压形成电流。(有电流一定有电压,有电压不一定有电流
二、探究串、并联电路电压规律
电池串联:串联电池组电压等于各节电池电压之和。
电池并联:并联电池组电压等于每节电池电压。
串联电路电压:串联电路中,各某些电路电压之和等于总电压。
并联电路电压:并联电路中,各支路两端电压相等。
电池能量转化:化学能转化为电能。(化学电池)
防止废电池对环境危害:1、使用优质电池;2、回收废旧电池;3、不要随意丢弃旧电池。
三、电阻
电阻:表达导体对电流阻碍作用大小。(导体对电流阻碍作用越大,电阻就越大,通过导体电流就越小)。
物理量符号:R。
单位:欧姆(Ω);惯用单位有:兆欧(MΩ)、千欧(KΩ)。 1 MΩ=103 KΩ; 1 KΩ=103Ω。
决定电阻大小因素:导体电阻是导体自身一种性质,它大小决定于导体材料、长度、横截面积和温度(大某些材料温度升高,电阻变大)。(导体电阻大小和长度成正比,和横截面积成反比)。(电阻与加在导体两端电压和通过电流无关)。
控制变量法:物理中对于各种因素(多变量)问题,经常采用控制因素(变量)办法,把多因素问题变成各种单因素问题,分别加以研究,最后再综合解决,这种办法叫控制变量法。
四、变阻器
滑动变阻器:构造:(电阻丝、绝缘管、滑片、接线柱等)
原理::变化连入电路中电阻线长度来变化电阻,从而变化电路中电流。
作用:变化电路中电流和电压;对电路起保护作用。
铭牌:例如一种滑动变阻器标有“50Ω2A”表达意义是:最大阻值是50Ω,容许通过最大电流是2A。
对的使用:(1)、应串联在电路中使用;(2)、接线要“一上一下”(不能同步用上面两个接线柱【相称于导线】和同步用下面两个接线柱【相称于一种定值电阻】;(3)、闭合开关前应把阻值调至最大地方(电流最小位置)【对电路起保护作用】
第七章 欧姆定律
一、探究电阻上电流根两端电压关系
实验探究办法:控制变量法
电阻一定期,导体中电流跟导体两端电压成正比。
电压一定期,导体中电流跟导体电阻成反比。
二、欧姆定律及其应用
欧姆定律:导体中电流,跟导体两端电压成正比,跟导体电阻成反比。
公式: ( )。 式中单位:I→安(A);U→伏(V);R→欧(Ω)。
公式理解:①公式中I、U和R必要是在同一段电路中;②I、U和R中已知任意两个量就可求另一种量;③计算时单位要统一。
欧姆定律应用:
同一种电阻,阻值不变,与电流和电压无关 但加在这个电阻两端电压增大时,通过电流也增大。(R=U/I)
当电压不变时,电阻越大,则通过电流就越小。(I=U/R)
当电流一定期,电阻越大,则电阻两端电压就越大。(U=IR)
电阻串联有如下几种特点:(指R1,R2串联)
电流:I=I1=I2(串联电路中各处电流相等)
电压:U=U1+U2(总电压等于各某些电路电压之和)
电阻:R=R1+R2(总电阻等于各电阻之和),串联电路总电阻阻值比任何一种分电阻阻值都大。
如果n个阻值相似电阻串联,则有R总=nR
分压作用: = ;
电阻并联有如下几种特点:(指R1,R2并联)
电流:I=I1+I2(干路电流等于各支路电流之和)
电压:U=U1=U2(干路电压等于各支路电压)
电阻: (总电阻倒数等于各并联电阻倒数和),并联电路总电阻阻值比任何一种分电阻阻值都小。
如果n个阻值相似电阻并联,则有R总= R
分流作用: ;
三、测量小灯泡电阻
实验原理:欧姆定律(R=U/I)。(导体电阻大小与电压、电流无关)
实验电路:
实验环节:1、画出实验电路图;2、连接电路;(连接过程中,开关断开;闭合开关前,滑动变阻器滑片滑到电阻最大位置;合理选取电压表和电流表量程)。3、从额定电压开始,逐次减少加在灯两端电压,获得几组电压值和电流值(多次测量求平均值可减小实验误差);4、算出电阻值;5、分析实验数据中电阻值变小因素:灯丝电阻受到了温度影响,通过灯丝电流越大,灯丝温度越高,电阻越大。
四、欧姆定律和安全用电
电压越高越危险:依照欧姆定律,导体中电流大小跟导体两端电压成正比;人体也是导体,电压越高,通过电流就越大,达到一定限度就很危险了。
不能用湿手摸电器:对人体来说,比较潮湿时候电阻小,发生触电时通过人体电流会很大;此外,用湿手摸电器,易使水流入电器内,使人体和电源相连。
注意防雷:雷电是大气中一种激烈放电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