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5
文档名称:

《自由之路》 我的自由之路.doc

格式:doc   大小:15KB   页数:5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自由之路》 我的自由之路.doc

上传人:dyx110 2021/5/20 文件大小:15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自由之路》 我的自由之路.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自由之路》 我的自由之路
2002年读大一,我通过清华登山队开始接触登山。在清华的几年里,我越来越强烈地感觉到,登山是一件让我真正喜欢、值得我把生命投入其中的事情。2005年面临毕业时,我对未来的梦想很简单:可以自由自在地去登山,自由自在地安排生活。虽然简单,但却似乎遥不可及,该怎么做完全没有头绪。当时国内登山的人,要么是以此为业,靠组织商业活动或是担任向导教练谋生,而我不愿让爱好沦为谋生的职业;要么是真正意义上的业余登山者,每年挤出几周或是一两个月的时间去登山,而我觉得这样的生活能够投入登山的时间精力太过有限。似乎在中国没有任何人是按我梦想的那种方式在生活,只有摸索着自辟蹊径了。2005年夏到2006年秋,是我在迷茫中左右尝试的时期。首先要赚钱维持生计。我试过去应聘泰安三夫户外的店长,发现闷在小城市做这种事情根本就没有出路,干了一个多月就黯然离开,不久后泰安三夫干脆倒闭了。我在北京家报社做过一个月实****每周上三天班,结果坚定了“上班这种事情完全不适合我”的结论。在泰安,我在网上接过一系列软件说明书英译中的活计,一周多的努力换来八千多元进账,于当时的我算是笔大钱了。这笔钱多半被我买了技术攀登包、冰爪、高山靴、安全带、头盔、快挂等装备,因为我知道要想自己去登山,拥有自己的整套装备是最基本的前提之一。之后我开始不定期地做一些翻译任务,内容五花八门:新闻报道、生物公司的技术文档、古钱币收集册、ISO国际标准文本……这些活计让我能够维持生计,每个月还可以省出几百到几千元来买装备,或是支持跟攀登有关的活动。2005-2006年的冬天,我在桃源仙谷泡了很长时间,找各种机会练****攀冰。我的攀爬天赋很差,尽管这样爬,水平上却没什么长进。2月北京的攀冰季结束,5月初我个人去了雀儿山。之所以一个人去,既是因为根本没有合适的搭档,也是因为我想尝试一下Solo的感觉,没指望登到多高,更别提奢望登顶了。结果是在5300米裂缝区开始的地方,我看着那绵延的亮冰和裂缝心里没底,就选择了撤退,在山上一共独自扎营三天,其中有天是在冰川上。现在回想起来,这次根本没谱的攀登其实于我是个里程碑式的事件,这是我第次自己走出去、花自己的钱、用自己的装备(除了冰镐是从清华登山队借的)、自己找山去登,之前我从未去过四川,也算是种探索吧。某种意义上,这也可以说是我第次尝试自由登山。7月份倒是有缘登顶了两次雀儿山,分别是跟清华登山队和上海交大/复旦登山队,这两支队伍之间的反差还成了我斩断对清华登山队感情依赖的契机,个中细节则是另一个故事了。回到北京,我陷入了新一轮迷茫:像这样一年登不了几次山,并且也难有足够的资金和装备进行大的攀登,要过多少年才能达到我梦想中的那个境界?就在我一边继续翻译糊口一边迷茫的时候,天上掉下个大馅饼――珠峰奥运火炬集训队从各高校登山社团招队员了。这正是我需要对外扩展眼界、对内沉淀反思的一个时期,火炬队的集训提供了一个稳定、相对封闭、衣食无忧的环境,刚好是我最需要的。我实在很幸运,尽管已经毕业一年多,还是靠清华团委的一纸介绍信混进了集训队,通过了2007年火炬测试活动的选拔成为2008年正式队员,最后有幸成了被允许冲顶珠峰的三名高校队员之一。然而在当时,我对这份宝贵的馅饼并没有应有的感激,而是怀着一肚子不满:集训只有单调的体能训练,几乎完全没有攀爬与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