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十地戏曲,一个舞台戏曲舞台
去年的金秋十月,拥有28年历史的《星期戏曲广播会》迎来了800期,这是2010上海世博会期间的最后一次“星戏会”,又是上海人民广播电台戏剧曲艺广播会同全国戏曲广播联盟共10家电台联合制作的《世博会戏博会》特别节目的最后一次直播,这大轴戏该怎么唱?刚忙完几个大活动的戏曲广播同仁们又面临着新的挑战。剧目选择:内容为王十家戏曲广播的参与,必然是各个剧种争奇斗艳。在剧目选择上,我们一致认定所有节目必须是经过时间考验、最能体现各剧种特色的经典传统戏,希望各地前来参加演出的演员必须在唱做各方面有着扎实基本功、善于演出这些剧目并达到一定的艺术成就以及具备相当知名度。只有这样,庆典演出艺术质量才能得到保证,才能对得起“星期戏曲广播会”这块牌子,才能让观众真正不虚此行!由于各联盟台赞同我们的意见,全力以赴约请名角、斟酌剧目,最终形成了那张精彩纷呈的节目单。当天的演出真可谓星月争辉,这里略谈几例。河南的两档节目均在表演上出彩,杨帅学的一段曲剧《草人媒》,短短3分多钟,浑身是戏,得了个满堂彩;《梵王宫》是梆子戏极富特色的剧目,过去蒲剧以“挂画”中椅子功名闻天下,同样一段情节,豫剧中叫“梳妆”,俗称“甩大辫”,以辫子功和扇子功绝活著称。当年是陈素真大师的看家戏,这次很荣幸请来了陈先生的亲传弟子,被誉为当代豫剧皇后的牛淑贤。因为年龄关系,牛老师最初还有点担心是否能把这出繁重的做功戏演下来,但事实证明,当天的演出相当成功。曾两度获得梅花奖的川剧名家田蔓莎,现在是上海戏剧学院戏曲学院的副院长,由于平日较多从事导演工作,极少演出,这次在我们的盛情邀请下才再度出演高腔传统戏《焚香记打神》。因整出《打神》时间太长,最初的方案是光演出前半段焦桂英赶往海神庙的情节,可经过预听后,我们觉得前半段【一字】唱腔虽然最能体现高腔特色,但过于平稳,缺少起伏,观众可能没看出个所以然来演员就下场了。于是在和田老师沟通后大家获得共识,她在极短的时间内对戏进行了精心的剪裁,形成了现在这个包含【昆头子】、【一字】、【二流】,最后还带打神表演的浓缩版,完整而又精炼。更为难得的是,那段时间她正忙于为学生们执导京剧版《死水微澜》,直到庆典演出前一天才稍有空闲,而每天导戏时的大喊大叫,竟使她嗓音一度失润,这次演出又是用的伴奏带,川剧高腔无丝弦的干板伴奏,对演员来说要求更高……最后,剪戏、对板、调整嗓音状态,所有的工作她都是在一天内完成的!演出当天,她幕后一声“王魁!”就让我们不少工作人员惊艳无比,整出戏唱做繁重,她演得层次分明、满台生辉,令我们由衷佩服!江苏省扬剧团的“金嗓子”徐秀芳和上海淮剧团的头牌梁伟平,两朵“梅花”这次以两个剧种融合演唱的形式首度联袂,而梁伟平还是平生第一次演《十八相送》,由于从头学起,他为了中间那几句扬剧唱腔能唱出扬剧味儿,可没少费工夫。最麻烦的是他和徐秀芳各在异地,世博会期间梁伟平又要负责园内演出的值班监督,忙得团团转,两人连走台都没多走几回,但一上台却配合得极为默契,唱腔严丝合缝。因为他们此回演唱的是《十八相送》前半段,基于此,我们想再要求安徽省黄梅戏剧院出一档黄梅戏的《十八相送》,并演出后半段到长亭为止,这样前后正好衔接上。可联系下来,没想到剧院有一段现成的《十八相送》,也是用黄梅戏和越剧两个剧种融合演唱的方式表演的,而且演唱的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