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4
文档名称:

李镇西老师《提醒幸福》教学实录.docx

格式:docx   大小:23KB   页数:14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X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李镇西老师《提醒幸福》教学实录.docx

上传人:1017848967 2021/5/20 文件大小:23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李镇西老师《提醒幸福》教学实录.docx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李镇西老师《提醒幸福》教学实录
  李镇西老师《提醒幸福》教学实录
  执教者李镇西
  通州市西亭小学朱锦飞老师根据录像整理,如有不当请李老师和听课的老师指正!
  学生为通州市石港中学初一学生
  师:同学们好!
  生:老师好!
  师:今天我们学的这篇文章叫《提醒幸福》。刚才我和大家聊的时候,我了解到你们已经看过一遍了,我就想问一问同学们,喜不喜欢这篇文章,实话实说。
  生:喜欢。(齐,小声)
  师:我这样问,不能够让每一个同学表达自己的一种真实意愿,咱们搞个小调查吧。我先说,觉得这篇文章写得一般,看了以后印象不深,没有什么值得学习的,咱们举个手吧。
  (无人举手)
  师:是不敢举,还是觉得很好?觉得很好,喜欢这篇文章的举个手吧!
  (生举手)
  师:真是喜欢,和李老师一样的。我也很喜欢。读得懂吗?有没有什么读不懂的?(指出一名同学)你没有读懂?你说为什么没读懂?
  生:有些段落,她写得比较抽象,所以有些时候,有些段落比较难理解。
  师:一会儿把你难理解的提出来大家研究,好不好?
  师:我提个问题,究竟一篇文章读懂的标准是什么,怎样才算读懂了?你说吧。
  生:能够理解它的中心思想,能够大体说出它的内容来。
  师:很好,请坐。一篇文章怎样才算读懂了?它写的是什么,我首先要弄清楚,也就是他说的中心思想。好,这是第一个标准,还有没有呢?
  (一生举手)
  师:好,这位同学说一说。
  生:要了解作者的写作目的。
  师:他的写作目的,就是为什么要写这篇文章,咱们等一会儿来研究吧。还有什么标准呢?   生:有一个“喧嚣”。
  师:你原来不大认识,是不是?
  生:我查了一下它的意思。
  
  师:意思是什么呀?
  生:叫喧,喧嚷,声音杂乱。
  师:很好。别的同学还有吗?
  生:“不留一丝渣滓”中的“渣滓”是什么意思?
  师:这个字读“渣滓”。“渣”字要翘舌。还有哪些字呀?
  生:第十一自然段中有句话说“先哲们提醒了我们一万零一次,却不提醒我们幸福。”当中的“先哲”的意思。
  师:“先哲”是什么意思?
  生:指已去世的有才德的思想家。
  师:李老师也查了一些字词。我也是第一次读这篇课文。我查的主要是词。比如说倒数第四自然段“所以,当我们守候在年迈的父母膝下时,哪怕他们鬓发苍苍,哪怕他们垂垂老矣”这里的“垂”字同学们查没查,什么意思呢?
  生:就是比喻非常老了。(众笑)
  师:那“垂”什么意思呢?
  生:晚年快到了。
  师:真不错!他不查都知道,李老师要查才知道。这个“垂”就是接近,快到。哎呀,这个同学真聪明,比李老师聪明。
  师:我们读一篇文章前提就是要把字词弄懂。我刚才看见有的同学还把“提醒”查了的。“提醒幸福”,什么叫“提醒”啊?
  生(齐):珍惜。
  师:原来这个词是什么意思啊?你查了的,你说说看。
  生:从旁指点,促使注意。
  师:好,坐下。但是在这儿是不是呀?
  生(齐):不是。
  师:这又引出另外一个问题了,查生难字词的时候,既要弄清楚它本来的意思,还要看这个词在语言运用当中,它又是什么意思。这种现象在这篇文章中特别多。你望文生义,就词解词是很难理解这篇文章的,一会儿我们要研究的。   生:(恍然大悟地)噢!
  师:我听完了以后马上倒过去再听,再听。为什么这首歌我特别喜欢呢?而且我相信很多人都喜欢。因为听这首歌,从中读到了自己。不一定有它歌词中描绘的那种具体的情节,但却很自然的想到自己的校园生活。“明天你是否还想起你昨天写的日记”等等等等。那么,我们读一篇文章也应该这样,像《提醒幸福》,我们如果是客观的一个阅读者,不算读进去了,要把自己摆进去。所以我说“读出自己”,它是什么呢?(边说明边板书)它是“学习”,是“欣赏”,是“联想”,这个很重要,想到自己了,或“想象”。同时还要读出问题,一篇文章我们真正读懂了以后,问题会越来越多,没有读懂就不会有问题。我经常跟我的学生讲:拿一本自然科学的书籍给我读,物理、化学……我毫不熟悉的、一窍不通的那种领域的书给我读,读了以后别人问我有什么问题没有啊?我说一点问题没有。这不是我读懂了,而是我根本读不懂,有什么问题呢?(生会意而笑)你看《提醒幸福》这么浅的一篇文章,我待会儿向同学们汇报,我提了很多问题,为啥?我读进去了。所以我们要带着一种研究的眼光去推敲。读出问题。我这儿也归纳一下,就是(边说边板书)要“推敲”,是“研究”,是“质疑”,即使名家名篇也可以提出问题和他探讨,乃至“批判”。毕淑敏是我非常敬重的作家,这篇文章也是让我怦然心动的文章,但即使如此,我还是发现了这篇文章中的很多问题。这些问题,也可能是我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