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简介吊兰[1] 吊兰,叶簇生,似花朵,四季常绿,是著名的观叶花卉,被人们誉之为“空中花卉”。据研究, 吊兰具有吸收有毒气体的功能, 一般房间养有一盆吊兰, 空气中由吸烟及建材散发出的甲醛,即可吸收殆尽,起到净化空气的作用,还可以起到对人体的保护作用。吊兰的根和全草可入药,具有清肺、止咳、凉血、止血等功效。吊兰是多年生草本植物,枝条细长下垂,夏季开小白花,花蕊呈黄色,可供盆栽观赏。植物形态以下内容由中国植物图像库(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 提供并参与编辑吊兰全株吊兰枝叶吊兰花果编辑本段形态特征性状性状鉴别须根圆柱状纺锤形,上有短根茎。完整叶片条形至条状披针形,长 20~ 30cm ,直径宽 1~ 2cm , 顶端渐尖, 基部抱茎; 色深绿, 有的具黄色纵条纹或边缘为黄色; 质较坚硬。有的尚具花葶及花序。它的气微,味淡。原形态[2] 吊兰, 多年生草本。根茎短而肥厚,呈纺锤状。叶自根际丛生,多数;叶细长而尖,绿色或有黄色条纹,长 10~ 30cm ,宽l~ 2cm , 向两端稍变狭。花葶比叶长, 有时长达 50cm , 常变为匍枝,近顶部有叶束或生幼小植株;花小,白色,常 2~4 朵簇生,排成疏散的总状花序或圆锥花序, 花梗关节位于中部至上部; 花被叶状, 裂片 6枚; 雄蕊 6; 稍短于花被片, 花药开裂后常卷曲; 子房无柄,3室, 花柱线形。蒴果三角状扁球形, 每室具种子 3~5颗。花期 5 月, 果期 8 月。金边吊兰吊兰为宿根草本,具簇生的圆柱形肥大须根和根状茎。叶基生,条形至条状披针形,狭长, 柔韧似兰,长 20~ 45cm 、宽1~ 2cm , 顶端长、渐尖; 基部抱茎, 着生于短茎上。吊兰的最大特点在于成熟的植株会不时长出走茎,走茎长 30~ 60cm ,先端均会长出小植株。花亭细长, 长于叶, 弯垂; 总状花序单一或分枝, 有时还在花序上部节上簇生长2~ 8cm 的条形叶丛;花白色,数朵一簇,疏离地散生在花序轴。花期在春夏间,室内冬季也可开花。当今吊兰的园艺品种除了纯绿叶之外, 还有大叶吊兰、金心吊兰和金边吊兰三种。前两者的叶缘绿色,而叶的中间为黄白色;金边吊兰则相反,绿叶的边缘两侧镶有黄白色的条纹。其中大叶吊兰的株型较大,叶片较宽大,叶色柔和,属于高雅的室内观赏植物。编辑本段生长习性[3] 吊兰性喜温暖、喜湿润、半阴的环境。它适应性强,较耐旱,但不耐寒。对土壤要求苛刻, 一般在排水良好、疏松肥沃的砂质土壤中生长较佳。对光线的要求不严, 一般适宜在中等光线条件下生长,亦耐弱光。生长适温为 15~ 25℃,越冬温度为 5℃。[4] 金心吊兰编辑本段生长分布[2] 生态环境:各地广泛栽培,供作观赏。资源分布: 非洲南部。编辑本段相关品种金边吊兰: [5](C .c.’ Marginatum ’) :叶片边缘金黄色。吊兰(16 张) 金心吊兰: (.’ Medio-pictum ’) :叶中心呈黄色纵向条纹。银边吊兰: (.’ Variegatum ’) :叶边缘为白色。银心吊兰:叶片的主脉周围具有银白色的纵向条纹。宽叶吊兰: 叶片宽线形全缘或微微具有波皱。花葶从叶丛中抽出, 花后形成匍匐走茎, 可以生根发芽长成为新株,花期春、夏季。蒴果三圆棱状扁球形。中斑吊兰: (.’ Vittatum ’) :叶狭长,披针形,乳白色有绿色条纹和边缘。乳白吊兰: (.’ MilkyWay ’) :叶片主脉具白色纵纹。紫吊兰:又叫彩叶吊兰,叶片主脉为紫色。编辑本段栽培技术适宜的生长环境吊兰(4张) [6] 吊兰生长适温为 20~ 24℃,此时生长最快,也易抽生匍匐枝。 30℃以上停止生长,叶片常常发黄干尖。冬季室温保持 12℃以上,植株可正常生长,抽叶开花;若温度过低,则生长迟缓或休眠;低于 5℃,则易发生寒害。吊兰宜盆大株少, 喜排水、透气性好的沙壤土, 如中等大的花盆种 2~3 株为宜。株数过多, 水分需要也多,如盆小土壤含水量供应不足,也易叶片枯萎。盆栽常用腐叶土或泥炭土、园土和河沙等量混合并加少量基肥作为基质。吊兰喜温暖湿润的气候条件, 不耐寒也不耐暑热, 宜半阴, 怕强光。适宜排水良好而又肥沃的沙质土壤, 不耐寒。北方十月上旬, 应将吊兰入室, 挂在窗前或摆放在书架顶端, 每五至七天用与室温相近的水喷洗枝叶一次。换盆每两年的 3 月份换一次盆, 换盆时, 去掉部分陈土, 稍修剪多余的根须, 并剪除枯根和枯黄的叶子, 重新调制培养土。换进由腐叶土三份和沙质土壤七份混合配制的培养土。盆底放 2~ 3 片碎骨片。生长期每隔 10~ 14 天施加一次稀薄肥液, 肥料以氮肥为主。但金心和金边品种不宜施氮肥过量,否则叶片的线斑会变得不明显。施肥时要把叶片撩起。避免玷污叶片, 容易伤害嫩叶和叶尖。每次施肥后最好用清水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