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Revised by Petrel at 2021
分香蕉教学设计
《分香蕉》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38页“分香蕉”。
教学目标:
1、结合“分一分”的具体情境与经验,抽象出除法算式,体会除法运算的意义。
2、掌握除法算式的读法、写法,并记住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
3、会用除法算式表示并解释平均分的具体过程。
教学重点:
知道除法算式的意义,会将分的过程用除法算式表示。
教学难点:
理解除法算式的意义,建立除法算式与等分活动之间的联系。
教学准备:
教具:自制。
教学过程:
一、故事引入
(出示课件)老师给小朋友先讲一个故事。森林里有一只勤劳善良的猴妈妈。有一天,猴妈妈到森林里采果子,她找啊找啊,终于找到了一些香蕉。
回到家,猴妈妈从篮子里拿出了一些香蕉分给她的两个孩子,猴大宝和猴小宝。
数一数,有几个香蕉?12个。猴大宝和猴小宝看着这些香蕉直流口水。
猴妈妈心里很清楚,要是分得不公平,这两个小鬼一定会闹翻天的,那怎样分才公平呢?
(设计思考:通过创设孩子们喜闻乐见的故事情境引入新课,激发了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二、探究新知
1、分一分
(出示课件)请你拿出12根小棒代替香蕉分一分,如果没有小棒,也可以用身边的其他东西代替。
我们看猴妈妈是怎样分的。
可以看出,猴妈妈把12个香蕉平均分成2份,每份有6根。
(出示课件录音)猴大宝说:妈妈,你分得可真公平,我们喜欢你这种分法,就是急得我口水流了一大堆。
(设计思考:在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设置问题引导学生自主参与,通过思考、操作等活动,强化应用平均分的意识,温故知新,为进一步学习除法运算奠定基础。)
2、认识除法算式
(1)读法、写法
两只小猴等得着急了。那么能不能把这种分法用一个算式表示出来呢?
是可以的,我们用除法算式表示平均分的方法。
我们以前学过的加法、减法和乘法,每种方法都有自己的运算符号,那么除法同样也有自己的运算符号。除号
请你注意看除号怎么写。(出示课件)先写一条短短的横线。然后在这条横线的上面和下面各点一个圆点。两个圆点离横线的距离是一样的。除号就表示平均分的意思。请你拿笔动手也写一写除号。
刚才把12根香蕉平均分成2份,每份6根。我们就可以用除法算式表示出来。
12÷2=6(根)
12÷2=6读作:12除以2等于6.
这个算式表示什么意思呢?
请你读一读这个除法算式。
老师这里还有几个除法算式请读一读。
15÷5=3 8÷2=4 8÷4=2
我们听听小露是怎样读的。
(出示课件录音)小露:15除5等于3。小露读的对吗?不对。
正确的读法是15除以5等于3。
(2)认识除法的各部分名称
继续看12÷2=6这个算式。我们前面认识了除号。我们把除号前面的数叫被除数,除号后面的数叫除数,等号后面的数叫商。
说说算式中各数所表示什么意思
指出15÷5=3 8÷2=4 8÷4=2 各部分的名称。
(设计思考:在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设置问题引发学生自主参与,通过思考、接受学习,将算式和情景联系、比较,让学生知道把一些物体或一个总数平均分成相等的几份,就用除法来计算,建立除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