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机械设备安全管理台账
目录 第一章 总则 2 第二章 各级组织的职责 2 第三章 前期管理 4 第四章 使用与维护保养 5 第五章 检修 6 第六章 改造、更新、报废 7 第七章 安全生产 7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加强机械设备管理结合施工企业的具体情况特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企业机械设备管理应遵循依靠技术进步促进生产发展和预防为主的方针坚持设计、制造与使用相结合维护与计划检修相结合修理、改造与更新相结合专业管理与群众管理相结合技术管理与经济管理相结合的原则。
第三条企业机械设备管理的基本任务是:对机械设备进行综合管理。做到合理装备、择优选购正确使用、精心维护、 科学检修、适时更新不断改善企业的技术装备素质充分发挥设备效能确保施工任务的完成。
企业应根据机械设备的使用分散、流动、露天作业、工况差、磨损快等特点健全设备管理机构、完善设备管理体系加强机械设备的维护、检修工作。
第四条企业领导应认真管好、用好、维修好机械设备维护和发展企业生产能力并在任期责任目标内列入设备管理主要经济、技术考核指标。
第二章各级组织的职责 第五条各级企业管理部门应按分级管理的原则负责对企业的设备管理工作进行业务指导和监督、检查。其主要职责: 1、贯彻执行国家有关设备管理的方针、政策、法规和规定制定本地区、本部门的机械设备管理的规章、制度、规程、定额等; 2、负责本部门的设备管理的组织领导监督、检查和协调服务指导企业合理装备; 3、组织部门的专业化协作。发展机械租赁业务组织专业维修、检测网点和配件供应社会化工作; 4、组织本部门机械设备管理经验交流和职工的业务、技术培训为企业的机械设备管理提供信息服务; 5、组织协调并实施本部门的施工机械安全检查、监督工作。对易发生安全事故的机械设备的拆装、检修建立必要的资质审查制度和管理办法。组织或指定单位负责审批。
第六条企业经理(厂长)在设备管理方面的主要职责: 1、贯彻执行政府和主管部门有关机械设备管理的方针、政策、条例、规定负责审定企业设备管理规章制度、管理办法; 2、对企业技术装备资产价值、技术状况和设备生产能力负直接责任; 3、对设备管理部门提出经营管理目标、工作要求并督促实施。
4、负责设备资产经营决策管好、用好企业设备更新改造资金; 5、协调好施工生产与设备维修的关系防止拼设备和重大设备事故的发生; 6、组织机务职工的业务、技术培训。组织开展群众性的爱机活动。
第三章前期管理 第七条企业要建立机械设备前期管理工作责任制度。从装备规划、选型、购置、点检、安装、调试和验收投产都要有人负责严格办理登记和交换手续。
主要机械设备购置前必须进行技术、经济论证讲究设备投资效益。
大型机械设备和进口机械设备的购置由各地区、各部门的建设主管部门制定管理办法防止盲目购置、重复设置。
新型机械设备到货前应事先做好机务职工的技术培训工作使用前应向有关人员进行技术交底。
进口设备及其技术资料到货后要认真清点、验收、登记并及早投入使用发现问题应及时在索赔期内提出索赔。
第四章使用与维护保养 第九条企业要建立、健全机械设备操作、使用、保养规程和管理制度。主要机械设备要严格执行定人、定机、定岗位的 责任制。所有机械设备都要有人负责。多班作业时必须执行交接班制度。
第十条企业要严格执行机械设备的日常保养和定期保养制度。季节变化时要执行换季保养。新机械和经过大修理的机械在使用初期要执行走合期保养。
大型机械设备要实行日常点检和定期点检并作出技术记录总结磨损规律。
企业要重视燃料、润滑油料等的正确管理和机械设备的合理用油工作。
第十一条在施工生产中使用的机械设备应保持技术性能良好运转正常各安全装置灵敏、可靠。失修、失保或"带病"的机械设备不得投入生产。
第十三条机械设备操作人员和维修人员必须经过专业培训考核合格后。由有关主管部门发给操作证持证上岗操作证应每年复查一次无操作证者不得上机操作或进行维修。
第五章检修 第十五条企业应建立、健全机械设备的定期检查、按需修理的检修制度(简称定检维修制)。各类机械设备的检查周期、检查内容由企业主管部门自行制定。企业要有专人负责组 织机械设备的定期检测工作。按照机械设备的实际技术状况结合施工生产编制机械设备的修理计划并纳入企业的年(季)度生产计划严格执行。
第十六条修理单位要完善机械设备修理工艺建立、健全修理质量保证体系严格执行机械修理技术标准保证修理质量缩短修理工期、降低修理成本。要面向施工服务到现场。
机械设备送修时双方应签订修理合同。并共同遵守合同规定的责任和义务。
承担外单位修理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