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8
文档名称:

非正式制度与正式制度例子 学校非正式制度探微.doc

格式:doc   大小:20KB   页数:8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非正式制度与正式制度例子 学校非正式制度探微.doc

上传人:lily8501 2021/5/24 文件大小:20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非正式制度与正式制度例子 学校非正式制度探微.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非正式制度与正式制度例子 学校非正式制度探微
[摘要] 学校是一个充满冲突的组织,学校的发展离不开制度的规范与创新。制度包括正式制度和非正式制度。人们在进行学校正式制度的变革和创新时,要考虑学校非正式制度对学校变革与发展的惯性作用,只有与学校非正式制度兼容的正式制度才能发挥其最大的功效。在学校这个特殊的场域里,非正式制度是广泛而潜在的,包括学校传统****俗****惯、道德规范及价值信仰等未成文的规则体系。虽然它存在于无形,但却内化于组织成员的意识之中,反映的是学校组织的本体面貌。由此,学校非正式制度有着其特定的表征和功能。[关键词] 学校组织;正式制度;非正式制度;功能[中图分类号] G471 [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672-18(2009)01-0061-04中国人对制度也许并不陌生,“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已在每个中国人的心中打下深深的烙印。在《辞海》里,制度的第一涵义就是指要求成员共同遵守的、按统一程序办事的规程。在新制度经济学里制度被看作是:“人类相互交往的规则。它抑制着可能出现的机会主义的和怪僻的个人行为,使人们的行为更可预见并由此促进着劳动分工和财富创造。”① 当今社会正处在一种不断变化和发展的状态之中,要使社会系统得以有序运行,必须通过各个层面的制度安排和制度创新来完成。近年来,人们不仅在理论上关心制度的研究,还在实践上注重制度的建设。② 制度理论日益引起我国政府和企业管理界的极大重视。学校作为一个特殊的社会组织,为了适应社会的变化,其内部也经历着前所未有的制度创新和变革,“以‘制度挂帅’引领学校变革的时代已经到来” ③。作为培养人的组织,学校的发展不仅需要正式制度的变革和创新,同时更应考虑到非正式制度对学校变革和发展的惯性作用。然而,无论是在理论上还是在实践上,对学校中的非正式制度的研究还不多,这显然和构建现代学校制度是不协调的。一、非正式制度的涵义及其特征非正式制度(Informal Institution)的研究最早可以追溯到美国制度学派的先驱――凡勃仑,他首先将制度纳入科学研究,认为“制度无非是一种自然****俗,由于****惯和被人广泛地接受,这种****俗已成为一种公理化和必不可少的东西。它在生理学中的对应物,类似于各种****惯性的上瘾”④。尽管他没有单独对非正式制度进行定义,但是这一定义为后来经济学家对制度的分类指引了方向。随后,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道格拉斯・诺斯将制度划分为正式制度和非正式制度(其实诺斯更喜欢用正式规则和非正式规则),并且诺斯强调:“对非正式制度的关注是在《制度、制度变迁和经济绩效》一书之后最明显的学术改变。”⑤ 自此,正式制度与非正式制度的概念在经济学家的思想里不再模糊。尽管人们对正式制度和非正式制度的表述不尽相同,但基本思想还是一致的。正式制度是外部设计出来的并靠政治行为由上而下强加执行的规则,非正式制度是群体内部经验演化的规则。非正式制度包括人的****惯、内化规则****俗、道德规范、思想信仰和意识形态等,它不通过组织的方式对违反制度的行为做出处罚,而是通过个人的自律行为、一定的自我控制能力及组织内的舆论监督使制度得以执行,仍然是对人行为的一种约束形式,但更多地靠人的自我约束,在群体中具有潜移默化的作用。与正式制度相比,非正式制度具有以下几个特征:(1)存在方式的内隐性,非正式制度往往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