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冬季攻势之鄂南战役(上) 作者:台湾 STUKA 第一節第一次长沙会战后之鄂南局势崇阳为鄂南重镇,为湘鄂公路之中点,公路四通八达。东达通山,北至咸宁,西到羊楼司,南达通城,与各公路网贯连,形成鄂南的交通中枢。崇阳, 羊楼司之间的公路横越粤汉铁路,隽水由通城经崇阳城南北至蒲圻县境,汇入长江,境内多系绵延山地。通城位于崇阳西南,湘鄂赣三省交界之处。南倚幕阜山脉,三面环山,境内溪河交错。太平天军曾围攻武昌,曾文正公长沙誓师,就以胡林翼率主力取通城、崇阳一线直逼武昌。北伐时崇阳则以汀泗桥、贺胜桥两场恶战扬名战史,吴大帅于此折戟沉沙,结束其一生伟业。李宗仁指挥第 4军与第7军在此地击破直军主力之后直趋武昌攻城。北伐后期通城为红军所占, 是红军主要根据地之一,解放军元帅罗荣桓即起兵于此,成为中央政令所不及之边区地带。直到 30年代初期豫鄂皖剿总才逐渐肃清这块边区,恢复建立起行政组织。 1938 年11月日军沿江而下,第九战区严令新 3军坚守崇阳,掩护武汉三镇侧翼。新 3军新 10师与日军第 6师团恶战,战况惨烈,刘北海团长与杨时彦团长均壮烈殉职,作战激烈之际新 3军张冲军长居然意志动摇,弃城而去,蒋委员长震怒异常,立将张冲军长撤职,但武汉的最后屏障已失,汉口于一周后失守。通城、崇阳自武汉会战沦陷之后,始终是第九战区急欲克复的首要目标。薛岳司令长官在攻击编组上,以第 15集团军总司令关麟征中将指挥战区攻击兵团主力正面进攻通城,第 27集团军总司令杨森上将指挥第 20军与第 8 军正面进攻崇阳,两路并进,切断第 6师团。 1939 年11月30日,薛岳上将颁布作战计划,第15集团军以第 79军挺进兵团,使第 6师团不能相互支持。其余为警戒兵团,牵制敌军之转用,由佯攻获得有利态势之后各部即转为真面目攻击, 相机掠取通城、大沙坪。第 52军为预备兵团,作为第 79军的依藉。第 27集团军以第 8军与第 20军为挺进兵团,分别攻击通山、咸宁、崇阳、蒲圻,进出长江。第 73军控制于修水为警戒兵团。两个集团军在达成攻掠要地的目标之后, 应两翼包挟,围歼第 6师团。虽然第九战区在战前作战计划中对破坏与游击亦有指示,但是在战区的具体规划上,显然以攻城作为主要战略目标,而视敌后游击为攻城之辅助战斗。第九战区冬季攻势参战部队序列如下第九战区司令长官陆军上将薛岳参谋长陆军中将吴逸志第15集团军总司令关麟征中将参谋长田西原少将第79军军长夏楚中中将第82师师长罗启疆少将第98师师长王甲本少将第140 师师长李棠少将第70军军长李觉中将第19师师长唐伯寅少将第27集团军总司令杨森上将参谋长邵陵少将第20军军长杨汉域中将第133 师师长夏炯中将第134 师师长杨干才少将第8军军长李玉堂中将第3师师长赵锡田少将第197 师师长丁炳权少将第73军军长彭位仁中将第15师师长汪之斌少将第77师师长柳际明中将第15集团军是湘北地区唯一的集团军总司令部,总司令即中央军中赫赫有名的关麟征将军。因为薛长官的指挥习惯,所以第 15集团军指挥的部队多依任务编纳,没有固定建制,集团军理论上统领湘北防务,但实际上湘北防务多由薛岳长官亲自布置,所以集团军在战时处于一个较模楜的地位,有时关总司令固然能独断专行,但也经常成为薛长官的命令传达所。第 15集团军的地位远不如同期赣北的第19集团军和第30集团军,鄂南的第27集团军及湘西的第20集团军。第一次长沙会战期间作为国军在湘北唯一的集团军,关将军展现其著名的勇猛与机智,与薛长官并为长沙会战之首勋。在冬季攻势结束之后集团军总部与第 52 军急调中越边境,这位古北口一战扬名的名将自此不再与日寇正面对决,但也正是因为关将军的威名,所以日寇在抗战期时始终不敢由越南北侵中国。这是继长沙会战之后关将军对抗战的极大贡献。第79军第 98师系中央军锐旅,南昌会战之后调来湘北。第79军在湘北时编入两支贵州部队第 82师与第 140 师。第 82师原为罗启疆部独 34旅残部改编的预 13师,属黔军中战力中等的部队。独34旅在淞沪抗战时伤亡殆尽,战后以幸存干部重新组建预 13师,旋改称第 82师,在第一次长沙会战时侧击日军立下战功,获薛岳长官褒奖。第140 师为原贵州实力派领袖王家烈的教导师,战力尚佳。薛岳于贵州整军时以其粤军旧属出掌该师要职而将第 140 师中央化。 193 6 年调到甘肃纳入万耀煌的第 25军,戍守天水。抗战军兴之后该师在天水作为战略预备队, 1938 年3月出甘参加徐州会战,伤亡惨重。残部调荆沙整训。 193 7 年10月参加蒲圻通山战役。武汉会战结束之后调往平江,自此长驻湘北,监视鄂南之敌。第20军出川抗战之后投入沪战,并没有受到严重打击。 1938 年1月驻守安庆,参与武汉会战期间的舒城、含山战斗。武汉会战之后杨森上将率第 20军到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