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8
文档名称:

胸式呼吸法、胸腹结合呼吸法的生理动因和美学效应.doc

格式:doc   大小:17KB   页数:8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胸式呼吸法、胸腹结合呼吸法的生理动因和美学效应.doc

上传人:好用的文档 2021/5/24 文件大小:17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胸式呼吸法、胸腹结合呼吸法的生理动因和美学效应.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胸式呼吸法、胸腹结合呼吸法的生理动因和美学效应
  摘 要:美声唱法、民族唱法及通俗唱法是风格不同的演唱方法。歌唱的基本要素包括呼吸、发声、共鸣及语言等四个方面,而不同风格的演唱都离不开胸式呼吸法和胸腹结合呼吸法。二者发声特点、共鸣特点及咬字特点的生理动因,形成了音响差异、音色差异的美学效应。
  关键词:胸式呼吸法;胸腹结合呼吸法;生理动因;美学效应
  一、引言
  声乐的基本要素包括呼吸、发声、共鸣及语言等四方面,呼吸是声乐演唱中极其重要的要素。
  一般民族唱法大都运用胸式呼吸法;美声唱法大都运用胸腹结合呼吸法。这两种呼吸法,在演唱时具有不同的生理动因和美学效应。
  二、两种呼吸法的生理动因
  (一)发声特点
  呼吸是发声的动力,是歌唱艺术的基础,是声乐表现的重要手段之一。不同的呼吸方式,形成了胸式呼吸法和胸腹结合呼吸法不同的发声特点。
  中国传统唱法大都采用胸式呼吸法。胸式呼吸法主要依靠胸腔控制气息,运用胸式呼吸法时,胸腔通过骨肉结构联动的扩张动作使腔体内容积变大,形成气压差,使空气进入肺部,胸式呼吸法吸气时胸部和双肩明显抬起。
  就声乐演唱而言,胸式呼吸法的弊端是吸气浅、气太短,难以打开喉咙,同时腹部肌肉与横膈膜乏力,影响声区的统一和音域的扩大。另外,运用胸式呼吸法发音时,特别是唱高音时,喉结缺乏稳定性,喉结往往会随着音高的增加而上移。
  胸腹结合呼吸法是很多声乐演唱家所肯定的声乐呼吸法。胸腹结合呼吸法运用横膈膜、胸腔、腹部肌肉,互相配合,共同控制气息。运用胸腹结合呼吸法时,吸气时张开肋骨和下降横膈膜,从而加强了对气息的控制,扩大了气息的容量,使声音的强、弱、高、低运用自如。但有时,胸腹结合呼吸法吸气太深,容易失去胸腔肋间肌控制呼吸的作用,从而导致气息发僵和匮乏。
  在中国,金铁霖教授是运用胸腹结合呼吸法的杰出代表,金先生创造的“通道”和“支点”的理论,很好地解决了胸腹结合呼吸法的发声问题。
  金先生提出“U通道”理论,这里的通道指歌唱中的“腔”,是歌唱中所用的共鸣腔管道。U通道从上到下比较流畅,唱歌时声音很容易进入头腔,气息稳定而深沉,容易连成一条线;另外,U通道没有明显的换声区,上下统一,既能唱低音也能唱高音。
  金先生的“支点”理论能适应不同风格的演唱需要,“支点”是一种发声位置,是心理学认知层面的声乐“意念”。
  “支点”分为不同的类别,如下、中下、中及中上支点;虚支点和实支点;前支点和后支点;大支点和小支点等。这些“支点”都是比喻和假设,不同的支点导致不同的音色。“支点”理论是为了平衡和解决歌唱时字和声音、音色统一的。歌唱者可以根据需要,演唱时可以靠前、靠后、向上、向下调整声音的“支点”,每个支点又可以通过大、中、小、虚、实的方位获得五种不同的音色;从而使歌唱能够传神入微、细腻精致。
  (二)共鸣特点
  共鸣指演唱者在演唱时发出的基音产生的扩大作用。声乐演唱时,发出的基音是微弱、细小的,共鸣就是通过声带的震动频率和自身的身体结构对基音进行强化,从而产生更加明亮悠扬的声音。呼吸方法不同,共鸣特点也不同,共鸣是美化音色、强化音量的方法。歌唱的共鸣方法大致分为头腔共鸣、口腔共鸣、鼻腔共鸣、咽腔共鸣、胸腔共鸣及整体共鸣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