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3
文档名称:

《那个星期天》.docx

格式:docx   大小:18KB   页数:3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X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那个星期天》.docx

上传人:yjjg0025 2021/5/25 文件大小:18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那个星期天》.docx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那个星期天》
上海市嘉定区华江中学 蔡新新
一、教学目标
1. 梳理主人公一天中的心情变化及分析变化的原因。
2. 赏析文章中细腻生动的心理描写。
3. 理解多次写光线的变化的作用。
4. 辩证认识母亲与孩子沟通中出现的问题。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1. 教学重点:梳理主人公一天中的心情变化并分析其变化的原因。
2. 教学难点:赏析文章细腻生动的心理描写。
三、课时安排
一课时
四、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预设
学生活动预设
意图说明
导入新课
梳理内容
以题激趣,提问:看到这个标题,你有什么疑问?
根据预****和自己的理解,补充标题:()的星期天。
以“等”为线索梳理文章内容,填表。小组交流后分享。
1. 那个星期天发生了什么事,结果如何?
2.(第一次盼望)的星期天;失望的星期天;漫长的星期天;等待的星期天……
3. 表格(见板书)
激发思考,借助表格清晰地梳理内容,引导学生整体感知文本。
细读文本
体会心理
理解情感
通过人物的表现(动作、心理描写),体会人物的心理,完成表格。
见板书的表格
引导学生细读文本, 学会从人物的动作、心理等描写中体会人物的心理
关注环境
体会作用
?说说这样写的好处(展示PPT)
“天色昏暗下去”“光线正无可挽回地消逝,一派荒凉”。
渲染等候的基调——灰暗;
将抽象的心情附着于具体的景象或物象上,使“我”的心情变得具体可感,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更震撼人心。
引导学生关注文中的环境描写,体会环境描写对写人物心情的作用
分析形象
理解母亲
虽然母亲没有兑现承诺,但“我”并没有抱怨她,这是为什么?
如果是你,你怎么做?
1.我理解母亲,我隐忍。

引导学生在感受“我”的情感波澜的同时,体谅母亲,进而结合自己的生活思考应该怎么跟父母相处,加深对家庭和社会、责任和爱的感受与理解。
回顾思路
总结课堂

2.学会通过人物的语言、神态、心理描写等体会人物情感。
归纳阅读的方法,提高阅读能力。
五、板书设计
时间
母亲的承诺
母亲的表现
“我”的表现
“我”心理的变化
早晨
等一会儿
忙活
跑、站、藏、
满怀期待
上午
买完菜就去
买菜
跳房子、拨弄蚁穴、看电影画报、想象
焦急、兴奋、颇为耐心、百无聊奈
上午
没看我正忙着吗
忙活(翻箱倒柜忙开了)
跟在母亲腿底下,念念叨叨
疑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