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三年级语文下册《渔歌子》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渔歌子》是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第六单元20课词两首中的一首。这首词描绘了一幅意境优美、情趣盎然的山水垂钓画卷,生动地表现了渔翁悠闲自在的田园生活。学习这首词要引导学生在朗读中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激励学生热爱生活、热爱自然。
【学情分析】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中段学生要“诵读优秀诗文,注意在诵读过程中体验情感,领悟内容。”三年级学生对古诗词掌握了一定的学习方法,多数学生能通过看注释、查字典方式理解诗意,但在诵读中体验情感的能力还有所欠缺。
这首内容浅显,描写的田园风光优美恬淡,画面感强,因此教学这首词主要让学生反复诵读,并展开想象,为学生创设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在诵读与想象中入诗境、悟诗情,获得审美感受。
【教学目标】
1、认读并会写“渔、塞、肥、箬、斜、须”6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这首词。
3、通过引领学生入情入境、层层深入的诵读,学着运用展开想象的方法,理解词句,对词中描写的景物展开想象,体会词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认读并会写“渔、塞、肥、箬、斜、须”6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这首词,并引领学生入情入境、层层深入的诵读,学着运用展开想象的方法,初步理解词的内容。
教学难点:
体会诗人悠然自得的情操,培养学生热爱山水的情感。
【教学方法】
学法:
朗读是最好的老师,“书读百遍,其义自见”。以读促悟、读中感悟,采用自由读、齐读、指名读等方法,引导学生在读中体会诗人情感,在读中领悟词中画面美。
教法:
以读促悟;联系注释,理解词语;联系诗句,想象画面,加深理解和体会。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配乐
一、背诵古诗,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我们以前学习过哪些描写春天的古诗?(生答)是的,《咏柳》就是其中一首,下面就让我们一起吟诵这首诗吧!(生背诵)
同学们背得可真流利,让老师看到了一幅绿油油的春天美景,今天呀,就让我们穿越千年的时光,和诗人张志和一起去欣赏不一样的春景图。
师版书:渔歌子(强调“子”读“zǐ”,不读轻声)生齐读。
师出示学习目标(学生读)
二、作者介绍、简介文体——词
张志和,字子同,初名龟龄,婺州金华(今属浙江)人,自号“烟波钓徒”,唐代著名词人和诗人。主要作品:《玄真子》《渔歌子》等。
在学习这首诗歌之前,请同学们观察一下,这首诗歌和我们之间学过的古诗有什么不同?(师介绍词:词是一种诗的别体,又称“长短句”,是古代配合宴会乐曲而填写的歌诗,人们为了便于记忆和使用,给它们起了一起名字,这些名字就叫词牌名,“渔歌子”就是这首词的词牌名)
三、初读诗词,读准字音,划分节奏
1、学生自读诗词,通过生字表初学生字;
2、点名读生字,师重点指导“塞”的多音读法、“箬”的写法,并结合图片让学生了解“箬笠、蓑衣”。
3、学生开火车读、齐读生字词。
4、师:诗词都是有节奏的,下面请同学们同桌互读,划分这首词的节奏。(师指导,生按节奏再读诗词)
(设计意图:通过字词反复认读,有节奏朗诵诗词,为理解感悟诗情打下基础。)
四、自由读诗词,理解词句意思
1、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