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古代两河流域》教学设计
车站中学 彭万祥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
,理解楔形文字对于两河流域文明形成发展的作用及其历史研究的重要价值
。
《汉谟拉比法典》的制定目的、地位、作用,了解古巴比伦文明。
【过程与方法目标】
“查学诊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发现问题的能力;通过“导学施教”,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习惯和能力。
《汉漠拉比法典》内容的认识,培养学生分析、评价能力。通过图片、文献等资料的相互印证,再现历史,培养从史料中提取历史信息、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认识古代西亚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明地区之一,为人类留下了珍贵的文化遗产。
《汉漠拉比法典》,认识到法律的发展反映了人类社会正义和公平观念的进步。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汉漠拉比法典》的内容和实质。
【教学难点】
《汉漠拉比法典》的作用。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
研读课标、教材,撰写教学设计,制作多媒体课件。
【学生准备】
预习本课内容,收集有关资料(含文字和图片资料)。
教学过程:
一、示标导入:
(一)导入新课:
(教师播放歌手周杰伦演唱的《爱在西元前》,并同步展示歌词。注意重点标记以下歌词:“古巴比伦王颁布了《汉摸拉比法典》,刻在黑色的玄武岩,距今已经三千七百多年”“底格里斯河、古文明、美索不达米亚平原、泥板上的字迹、楔形文字”。)
教师:这是一首具有历史沧桑感的歌曲,歌词据说是词作者在参观博物馆后有感而发创作的。这首歌以独特的想象把西亚的历史文明融入其中,让人回味无穷,它也为我们打开了一扇世界古代文明之窗。
今天,就让我们走进两河流域,去了解那段历史吧!
【设计意图】用学生熟悉的歌曲吸引学生兴趣,进而产生探知欲望,导入新课。
(二)出示学习目标:
,理解楔形文字对于两河流域文明形成发展的作用及其历史研究的重要价值;
;
《汉谟拉比法典》的制定目的、地位、作用,了解古巴比伦文明。
【设计意图】 明确学习目标,有的放矢。而且把学生想知道的作为尝试内容,有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二、查学诊断(PPT出示):
一、楔形文字与苏美尔人
(1)兴起:公元前3500~前3100年,苏美尔人就在两河流域南部建立了20多个国家,并发明了楔形文字。
(2)融合:苏美尔各国之间不断争斗,外部人侵者乘势而人,苏美尔人逐渐消失,融合到其他族群之中。
二、古巴比伦王国的崛起
:公元前2000年左右,阿摩利人侵入两河流域,占据巴比伦,建立了古巴比伦王国。
:公元前1792年,第六代国王汉谟拉比即位。在他的治理下,巴比伦王国成为囊括整个两河流域的区域大国。
三、汉谟拉比法典
:为了强化统治,缓和社会矛盾。
:《汉谟拉比法典》是历史上已知最早的较为完备的成文法典。
:在一定程度上约束了贵族的恣意妄为,限制了高利贷和债务奴隶制,缓和了社会矛盾,具有积极意义。
学生分组展示,教师补充相关图片,资料。
【设计意图